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记者将这种思维的结果写成《假如他不懂法律》的报道,给人颇多的回味和启发。在这里,求异思维大大拓展了题材本身的内涵,并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
第一,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一种原因可能产生多种结果,一种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一种物质可能有多种表现形态,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的办法,如此等等。并在采访写作中着力追寻这多种原因、多种结果、多种形态、多种方法等。
第二,记者的求异思维不按现成的规范判断事物的是非,不依现成材料去寻找答案。不为现存思维结果所满足。它常常对现成的规范、材料和思维结果提出质疑,重新排列组合,力图形成新的观点,在新领域有所扩展。
第三,记者的求异思维能够打开非常规思路,激发非常规的联想,因而常会找到非常规的做法和答案,提出非常规的见解。
第四,记者的求异思维常常有假设、推测、联想、想象等活动的参与,是一种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式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的三个特点
1.流畅性
流畅,指心智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当它用于某一思维方向时,能举一反三,迅速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
流畅性可以分为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表现流畅性四种。流畅是求异思维的量的指标。围绕一个基本问题,以此为立足点,求异量越大越好。换句话说,在思维的起始阶段,求异的功能能够把思路尽可能大地打开。
例如有位记者采写一篇关于杭州市公共厕所问题的报道。首先他要对杭城公厕的现状进行思考,思维沿着“公厕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个方向发散出去,发现以下几个要点:资金缺乏,来源不稳定;选址难,居民不配合;布点不科学、不合理;管理差,卫生糟;等等。然后再沿着每个要点继续深入思考,如“资金缺乏”这一点又表现为:领导不重视;拨款数额少;自主筹款难;有限资金挪作他用;资金到位率低等等。这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极其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是求异思维流畅性的表现。
应该看到,虽然记者的求异思维可以想到“公厕建设存在问题”的许许多多的表现,但它仍是在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扩大,因而归根到底是单一方向的,是求异思维的低级层次。如果记者改变一个思维方向,让思维沿着“其他服务设施建设对公厕建设有何借鉴意义”这个方向扩散,那么又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街头黄帽子磁卡电话亭大大方便群众,成为杭城一景,其经验主要是:布点合理,使用方便,管理科学,维修及时,特别是式样美观,与杭城风景十分协调。这时,记者对杭城公厕问题的认识,已发生方向性转变,产生了跳跃,实质上已进入了求异思维的第二个阶段,即变通性。
2.变通性
变通,指思考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第四个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方向、方面可供选择和考虑,从而形成立体思维,编织成思维之网。
变通性是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能使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思想、新观点。
如上述关于公厕报道的思考,记者运用求异思维第一层次所发现的问题,实属多年痼疾,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也就没有多大新闻价值。而一旦进入变通思考的层次,尤其是将公厕与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作比较,并将其放在杭州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就找到了新闻事实的“兴奋点”也即“新闻眼”之所在。接下来的思维方向是“杭城尤其是西子湖畔的公厕是否与西湖美丽景色相称”。根据这一思维方向,记者大量采集素材,收集资料,最终发现,近两年西湖边的公厕已有了质的变化:外形新颖别致,既有古典园林式,也有现代风格的;内部洁净敞亮,不仅不再让人掩鼻而过,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配有专人管理,定时清扫;采用收费服务,弥补资金不足……
记者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西子湖畔公厕不负四周美景》的报道,由新华社发了通稿,国内外数十家报刊采用。记者最初想写关于公厕“老大难”的批评报道,结果却写成了一篇正面报道,这正是进行一番求异思维的结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如《经济日报》1989年1月以《香香臭臭话广东》为开篇的专题系列报道。1988年底,《经济日报》在福建漳州召开沿海地区记者会议。在议论如何认识当前改革形势的时候,驻广东的记者谈到,现在广东流行一种说法,叫“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没想到这一说法,触发了到会许多同志的求异思维,引起到会同志思维的多方面扩散。
编辑部的同志由此想到在当前的报道中,有一个如何用辩证观点认识改革形势的问题,于是请广东记者站写一篇《香香臭臭话广东》的报道。
其他记者站的同志由此联想到本地的类似说法,于是出现了《穷穷富富话江西》、《高高低低话北京》、《进进退退话上海》、《真真假假话福建》、《多多少少话天津》等一系列稿子。
思维的多方面扩散,就是求异思维变通性的表现。这种变通往往使记者获得写作灵感,产生写作冲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写作灵感的突发性与求异思维的变通性关系密切。思维的变通性要求记者在思维流程中闯过思维定势的障碍,避免刻舟求剑。变通的结果;可使思路由一个类别跃入另一个类别,从一种意象指向另一种意象。这时,大脑活动处于扩散撞击之中,思维振辐来回于几度空间,为记者的写作灵感的电光火石准备了充分的闪爆条件。记者思维扩散得越广,写作灵感产生的概率就越大;思维变通得越快,写作灵感袭来越多。新闻报道的创新,无不打上“从思维变通到触发灵感”的印记。②
杭州日报一位记者曾写过一篇出色的报道,反映杭城青年人结婚大多要到西湖边拍婚礼录像的现象。当时多家报纸已有报道,出发点不外乎是: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时尚,年轻人爱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记者如果依旧顺着这个方向去思考,不仅很难写出新意,而且很可能会继续罗列现象,无法触及此事物的本质。在采访中他发现,新人们除了穿上结婚礼服留下个个倩影,还带了许多套日常的便装,一会儿换一套,在白堤的情人凳上,在曲院风荷的树林里,重现热恋时依偎、追逐的镜头。他将眼光转向整个西湖山水,觉得新人们似是画中佳人,或者舞台上的角色,此情此景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