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广电合作 两岸四地 路径 模式
伴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是广播电视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以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的广电业发展为最早;台湾广播电视虽然起步较晚,但因其商业性质发展却很快;内地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广播电视发展不仅进入“快车道”,而且后来居上;澳门广播电视由于地域所限,则更注重与内地的合作。近年来,合作正逐步成为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互动的主题。本文将探讨这一合作发展的前景。
一、现状考察:人才•业务•节目
内地与港澳台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差异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等各种因素影响,两岸四地广播电视发展速度和模式不尽相同,但广播电视业界一直存在着广泛的接触、交流、竞争与合作。近十年来,在产业化数字化“两个轮子”的驱动下,两岸四地广播电视的合作领域更加广阔,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同时合作的方式日趋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节目互换播出
随着数字电视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传播渠道大增。进入新世纪以来,香港电视节目供应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过去丰富多彩的香港本土节目已不能满足观众需求,香港免费电视的自制节目只占34.2%,付费电视仅占17.6%,大量的电视节目依靠外购。如香港TVB购买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崛起》,进行重新包装并配上粤语播出。台湾是当今世界电视频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现有140多个电视频道,对节目的需求非常大,囿于台湾当局的限制,两岸之间的节目交流与合作还比较少。
2、联合制作节目
近年来,两岸四地频繁的经贸文化往来也吸引了港澳台众多传媒,从而激活了两岸四地广电节目制作的合作。如中秋晚会《天涯共此时》、周播节目《互动星期天》、大型直播节目《海峡西岸行》,特别节目《千里走青藏》、“海峡两岸记者草原行联合采访活动”等聚集了两岸四地众多广播电视媒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规格不断提高,范围从文娱节目拓展到新闻报道。20年来,两岸合作拍摄电影、电视剧、专题类节目500多部。为了加强联系和便于合作,不少港台传媒陆续在大陆设立记者站、制作公司、办事处等常设机构,如凤凰卫视就把制作基地设在北京和深圳,香港电视制作公司干脆把制作基地设在广东电视台对面的亚洲国际酒店。
3、从业人员交往
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之间往来与合作日趋渐频繁,最为集中的是香港的凤凰卫视和澳门的澳亚卫视。受迫于岛内市场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台湾影视人纷纷选择大陆市场。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每年台湾主创人员参与大陆剧拍摄的有300至400人次。从1987年台湾摄制组来大陆拍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至今20年来,台湾的广播影视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等从业人员4000多人次受邀参加大陆影视剧、综艺晚会和专题节目的制作演出。共同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广播影视节(展)活动200多场次;台湾业内人员前来大陆参观访问、制作节目、洽谈业务上万人次。[1]
4、广电业务交流
近年来,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业务交流也十分密切,相互之间的互访、研讨会(论坛)、广播影视节(展)活动都十分频繁。2005年9月台湾“两岸科技交流访问团”抵达祖国大陆,访问除了讨论两岸广播和电视的内容合作市场开发问题外,还将与大陆政府及科技界就两岸的数字电视、IPTV等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合作发展计划。2006年9月19日,海峡两岸广播事业交流研讨会在台北举行。2007年6月,为呈现两岸三地及海外华语主持人的风采,团结全球华语主持人、推进华语节目走向世界,第十三届上海电视节推出特别活动《华语强音——新娱乐华语主持人盛典》。
目前,两岸四地广播电视合作已拓展到节目互换播出、从业人员往来、广电业务交流和联合制作等各个领域,但要合作推向更高的阶段,实现“资源共享、创新共荣”的理想,还须各方本着“前瞻、全局、务实、互利”的原则,开辟合作新路径,创造合作新模式。
二、路径创新:从建立渠道到建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