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985年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做了《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长篇发言。从那时到胡锦涛这次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之间的23年多来,世事沧桑多变。在经历了1989年事件和苏联东欧巨变之后,中国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的同时,在 政治 改革和新闻改革方面谨慎行事,并且实行了“正面宣传为主的”媒体管理方针,出现了“舆论导向”、“主旋律”等官方话语。
胡耀邦的《关于党的新闻工作》全文14000多字,文辞上中规中矩。笔者记得当年从军队转业到地方报社时,考官出的考题就是写一篇《关于党的新闻工作》“学习体会”。《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谈了三方面问题:第一,新闻工作的性质。第二,新闻工作的任务。第三,办好新闻的基本要求。其中“新闻工作的性质”是该文的重点。作为中心话语的“喉舌”,在该文一共出现了19处之多。[7]
胡耀邦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1)解放军、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省委、省府的报纸虽各有差别,但并不影响报纸作为党的喉舌的根本性质。(2)新闻工作不能照搬“文艺必须有充分的创作自由”这个口号。党的新闻事业是代表党和政府的,而不是代表编辑或记者个人。(3)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离不了一定的责任或义务。(4)不能把党的新闻工作同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党的新闻机关就经营来说是一种 企业 ,但它们首先是舆论机关,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绝不能丝毫改变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改变这一工作同党的关系。(5)我国新闻事业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有“非官方”的“民办”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报就是人民的报纸……[8]
1996年9月26日,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讲到:“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9]江泽民通篇讲话中没有出现“喉舌”一词。后来这个观点被浓缩为“祸福论”。直到近期,“舆论导向”仍然是官方新闻政策宣示的主轴,并且进入部分媒体人和研究者的话语体系。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袁志发在2007年8月告诫学生:“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舆论导向是新闻韵律之第一深刻内涵”。[10]
在胡锦涛的最新讲话中,“舆论导向”仍然受到强调:“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3200多字的讲话中,“党性”出现一次,“喉舌”没有出现;“舆论导向”共出现5次,而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引导”出现了9次,“引导”出现了14次,柔性的“疏导”出现了一次。
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和都市报都还没有出现。当年胡耀邦讲过,虽然政协、各民主党派的报纸以及专业性、技术性的报纸不宜也叫做“党的喉舌”,但是“非官方”的“民办”的媒体是不可想象的。今天,从省市党报体系中派生出来的都市报夺走了党报,甚至早于都市报出现的晚报的市场份额;在互联网引领的传播革命中,人气最高的门户网站多数是民营企业。这些就是作为第四代主要领导人的胡锦涛所面对的媒体现实。在他的讲话中,这些媒体新军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首次被最高层确立其合法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11]
二、深层解读:逐步调整国家与媒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