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青年马克思的人学思考之变迁——从《博士论文(2)

2013-06-28 01:04
导读:这里的问题是,当时的马克思为什么会要求这么一种与人的生活世界联姻的高扬人的以自我意识为特征的主体性的无神论,并将它作为人获得自由、解放的

    这里的问题是,当时的马克思为什么会要求这么一种与人的生活世界联姻的高扬人的以自我意识为特征的主体性的无神论,并将它作为人获得自由、解放的现实途径?原因有二:

    首先,马克思自幼深受父辈的熏陶,而他的父辈又特别推崇I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精神,崇尚思想自由和理性。梅林在《马克思传》、日本学者城家登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都证实了这一点。但我认为,这种熏陶对马克思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马克思对人生幸福、人类解放的人文关怀上,更主要的在于,他要求将人生的幸福、人类的解放同现实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结合起来,并将人类个体自身的完美与人类总体的幸福看成是一致的。例如,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开篇就将动物与人作比较,认为动物只是在自然为它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也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而人则需要自己去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实现人生的幸福和人类的解放,而这种选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人的主体能动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当时的马克思尚无自觉的哲学观,但已不自觉地表露出他对人的主体性的渴望。

    其次,这又是马克思在理论上自觉探索的结果。马克思自觉的理论活动始于大学时代。柏林大学的第一年,他在研究的时候,曾经仿照费希特的哲学建构了一个法的形而上学体系。但这个体系脱离了实际生活的任何内容,它作为“应有”与人的现实生活的“现有”之间存在明显矛盾。而马克思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从哲学上发现取代宗教的“应有”,以使人在“现有”中获得自由与解放。这种“应有”与“现有”的矛盾最终使马克思将它看作“徒劳无益”的“脑力劳动”而抛弃了。然而,这次理论探索上的失败也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因为,理论探索上的失败击垮了马克思的身体,他不得不去施特拉劳养病。而他正是在这里接触到了青年黑格尔派(以下简称青派)及其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并从这种哲学中吸取了“自我意识”的理论作为他早年就关注的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哲学依据。那么,青派哲学何以能为马克思提供这样的理论支撑呢?这里有必要对青派哲学作简要分析。

    青派哲学是庞大的黑格尔哲学体系解体的产物之一。这种哲学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出发,以反宗教的面目跻身哲学舞台,提出人的自我意识哲学,即人不是绝对观念自我运动和实现的工具,相反,对观念可以而且只有在被人自觉意识到的时候,它的实现才能完成。这种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它突出了人在绝对观念的运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不再将人当作作为必然性的绝对观念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工具。它的现实意义在于批判了基督教德国对人性的禁锢,对人的自由的压制。当时的马克思正是在这两种意义上认可了青派哲学。

  二、《莱茵报》时期的人学反思:构想立足现实世界并与之相互作用的新哲学

    在《博士论文》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下,马克思步入了。在与现实社会接触了一段时间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自己的新哲学,并在((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中对新哲学作了表述。

    “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自然,哲学首先是通过人脑和世界相联系,然后才用双脚站在地上y2}cPi2o-i2u“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a}<Piau。马克思在这里的表述,对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以人的自我意识为根本特征的主体性哲学作了如下补充:

    其一,哲学来源于属人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生活世界之外的遐想。“胃”在这里喻指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人体”则喻指人的整个生活世界;“人脑”喻指哲学,人脑、胃、人体的比喻意在说明:哲学虽然不是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的具体事物之中,但也绝不是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之外。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将人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哲学的立足点或前提。

    其二,马克思认为在哲学产生之前,人的生活世界就已存在,但这时人的生活世界的活动处于自发状态,哲学的功能在于与生活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从而使人的生活世界的活动从自发状态上升到哲学的自觉层面,并最终使“哲学成为世界的哲学”,使“世界成为哲学的世界”。可见,马克思不仅要求哲学有批判、解释现实世界的功能,而且要求哲学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

    既然马克思将哲学的立足点定位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因此,哲学必须重回人的生活现实,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问题服务。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除了批判现实德国的言论出版制度对人的主体性的钳制外,在《莱茵报》后期还考察了现实的和法的问题。

   [2]    

上一篇:试论中国现代诗歌的现实处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