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歧路灯》语言的地域性文化特征(2)

2013-08-25 01:05
导读:其他如说人没发展前途是老苗(第87回)、说聊天为闲打牙(第93回)、说人合不来是各不着(第108回)等等,也都是道地的中原地区的方言土语。这类词语还有如

  其他如说人没发展前途是“老苗”(第87回)、说聊天为“闲打牙”(第93回)、说人合不来是“各不着”(第108回)等等,也都是道地的中原地区的方言土语。这类词语还有如“扯捞”、“擘画”、“腌腆”、“兑搭”、“攒忙”、“帮光 ”、“喝晚汤”、“刚帮硬证”、“应 ”、“费气”、“护短”、“干大”、“翻精掏气”、“蛮缠”、“不中用”、“没成色”、“各不着”、“搅家不贤”、“下作”、“乱董”、“胡董”等.这些方言词语至今仍然被中原地 区的民众较为频繁地使用着。《歧路灯》使用此类方言,增加了作品语言的乡土气息,这些方言不仅仅让人读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成为研究中原方言的珍贵资料。 其次,《歧路灯》中所运用的一些方言词汇与今天的河南方言相比,已有所不同,发生变异。从中能够看到中原地域的语言所历经时代 的变迁情况。有些词语在现代的河南方言中已经很难见到或者仅仅在很小的地域范围内使用。较少使用到的,例如 :“汉仗”、“妙相”、“开拨”、“和处”、“朝南顶”等;在极小地域范围内使用的。例如 :“信惯”、“楚结”、“撤 白话”、“面软”等。
  有些虽然在今天的河南话里仍然出现 。但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不 同程度 的变化。例如 ,《歧路灯》中的“认真”。作动词用。有认为 、觉得之意。“这侯先生我认真他没有娄先生深远。”(第8回)“侯冠玉见孝移点头,反认真东翁服了讲究。”(第l1回)在今天的河南话里 ,“认真”是指严肃对待、不马虎的意思 。如,“王小明学习很认真。”又如《歧路灯》中的“运用”,指找门路 ,想办法,有运作的意思。“你休要高声 ,我今晚给你运用。”(第22回)而今天的河南话中“运用”则指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如:“我们要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再如《歧路灯》中的“打量”一词 ,有打算、准备的意思 。量 ,有考虑 ,筹划的意思。“这就不敢终席,各人打量明日五更接诏吧。”(第4回)而“打量”在今天河南话中指观察、观看、反复看。如,“我对他上下打量 了一番。”此外还有“想头”、“清白”、“任意”、“物色”、“方便”、“管许”等等。它们的意思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在《歧路灯》中所使用的词语中,还 出现有一些古今同事不同称的情况。同样的事物 ,用来表达的词语却不同。例如 .小说中不说“喝酒”、“喝茶”,而说“吃酒”、“吃茶”;表示倒掉、倒出来的意思时,一般说“倾”而不说“倒”;表示给予的意思时 ,一般说 “与”,不说“给”。这些用法至今在中原地域的某些区域范围内还使用着。 
  再次,最为典型的是《歧路灯》中所使用的某些方言词语 ,呈现出明显 的过渡性。张生汉先生认为 :“十八世纪是汉语 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汉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语法和词汇方面,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具体到个别的词语上 ,它们在《歧路灯》中往往是近代的与现代的用法并存 ,原有的意义与新生的意义同在。”如,“打算 ”,谭孝移“便打算这延师教子的一段事体”(第1回),这里的打算用作盘算、筹划的意思 ;第41回,“打算此后晚夕 ,轮流来与韩氏作伴。”此处的打算当作计划 、准备讲。后面的打算的意思已经与现代汉语中的“打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他的还有 ,例如,“认真”、“任意”、“果然”、“的确”、“十分”等词语也都有这种发展变化的情况。在《歧路灯》中可以看到为数不少 的这一类词语都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由此可见,《歧路灯》较好地体现了中原地域方言在18世纪的发展过渡性特征。 《歧路灯》采用了大量的中原地区的方言词语,读者尤其是河南籍的读者读起来亲切 自然,回味无穷这些方言词语 。反映着中原地域民众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蕴涵。 
  二、《歧路灯》中的俗谚熟语和歇后语的运用丰富了小说语言的地域文化意蕴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除了以上所论及的方言土语在《歧路灯》中大量使用之外,李绿园还把许多至今仍然流行在民众生活语言中的俗谚、歇后语纳入作品之中 ,为小说的场景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光添色。古代小说 中运用俗谚、歇后语的作品并不少见。《金瓶梅》、《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就较多地使用俗谚、歇后语 等,增强 了小说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歧路灯》与这些小说一样大量使用俗谚 、歇后语 ,并有其独特的地方。《歧路灯》中的俗谚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有涉及家庭闺阁婚姻言语习俗的:有关于 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习俗的;也有生产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俗用语言;还有关于衙门、商业、宗教鬼神等习俗语言,丰富而又不失精良.形成 了一道五彩缤纷的语言风景线。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仅举要阐释。 
  首先,在反映家庭闺阁婚姻习俗方面,《歧路灯》中使用的俗语是异常丰富的。小说第49回,谈论到待字闺中的巫翠姐时。王春宇道 :“不过高门不来 ,低 门不就 。所以耽搁了。你如今心中有啥不愿意,也不妨面言。”“高门不来 ,低门不就”比喻女孩在挑选婆家时,男方条件差的看不上。条件好的又求不到。也是中原地区在男女婚嫁中经常使用的俗语。第80回,冯健道:“他们心中一无所系 ,人大心亦大,自然难以驾驭他 。
  依我说,相公回去自己酌度,他们可留,磕了头留下他,把今 日的事 ,只宜丢开为妙 ;不愿留的 ,趁这宗无礼,开发了他,也省的家中养活。俗话说 ,心去身难留,留下结冤仇。不知我说的是也不是,相公酌度。”“人大心亦大”、“心去身难 留,留下结冤仇 ”,意为心已不在这里 .勉强挽留反会造成怨恨 。  于世家豪门来说 ,对世仆通常是从小把
上一篇: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一评析邹韬奋经营“读者 下一篇: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