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2)
2013-06-01 01:23
导读:1.诊断急性上腹痛、发热伴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血白细胞升高、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和(或)影像学检查B超、CT显示胰腺炎症,坏死,并排除其他急腹
1.诊断 急性上腹痛、发热伴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血白细胞升高、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和(或)影像学检查B超、CT显示胰腺炎症,坏死,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重型急性胰腺炎十分重要,但比较困难。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能引起上腹痛、恶心和呕吐的疾病相鉴别。本病常有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可鉴别不伴高淀粉酶和(或)高脂肪酶血症的疾病。
对于轻型急性胰腺炎主要是支持疗法。对于重型急性胰腺炎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支持疗法
(1)监护:应在重症监护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起病初应监护的指标:生命体征、每天测定血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血常规等。
(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血容量:快速补充足够的液体,可补充平衡液、生理盐水或Ringer液。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有效血容量的状况而定。血容量校正后,输注速度主要根据基础需要量(35ml/kg)和第三间隙的液体丢失量而定。正确记录尿量对补液速度的调整有积极作用,及时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静脉补充的氯化钾可达100mmol/d。
(3)镇痛:通常需要注射麻醉药。常用的止痛药有喷他佐辛、丁丙诺非、哌替啶。吗啡能刺激Oddi括约肌收缩,禁用。
2.减少胰腺外分泌
(1)禁食、胃肠减压:禁食和胃管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液分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无效,且引起口干、心动过速而且使肠梗阻病人腹胀加剧。选择性毒蕈碱M1受体拮抗药哌仑西平,可使病死率降低。
(3)质子泵抑制药和H2受体拮抗药:目前不推荐应用。
(4)胰高血糖素:不能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5)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抑制人类基础和刺激后的胰酶分泌。施他宁(生长抑素十四肽)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以250μg/h静脉滴注。奥曲肽(生长抑素八肽)加入生理盐水中,以25μg/h静脉滴注。疗程为3~7d。
3.抗感染
胰腺坏死并发感染占重型病人死因的80%以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重型病人坏死胰腺组织的感染率、并发症和病死率。要选择高效广谱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首选亚胺培南(泰能、imipenem),推荐有胰腺坏死者使用500mg,3/d,共2周。其他可选择的有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3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通常联合应用有抗厌氧菌作用的药物(甲硝唑、替硝唑)。
4.全身性并发症的防治
重型急性胰腺炎病人常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并能进一步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是重型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