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痛汤治疗慢性胃炎62例(2)
2013-06-26 01:16
导读:3.2结果 近期治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其中1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3%。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2岁,2009年10月6日初诊。患者
3.2 结果
近期治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其中1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3%。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2岁,2009年10月6日初诊。患者有胃脘痛病史6年,近期因家中琐事,情志抑郁,发作频繁,上腹部胀痛,嗳气,餐后更为明显,不思饮食,睡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1月前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服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胃气滞,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蠲痛汤加山楂、建曲;服药6天后,上腹部胀痛症状好转,胃纳增加,但感倦怠乏力,前方枳实改为枳壳,去厚朴加党参,再服1周,乏力症状明显好转,再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服药调治1月余,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达到近期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本病以肝胃气滞常见,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血证论》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由此可见,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脾胃的升降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本方以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枳实行气宽中,白芍柔肝止痛,陈皮、广木香理气和中,厚朴理气除胀,白术茯苓健脾补中,延胡索、煅瓦楞散结止痛,砂仁温胃行气,甘草调和诸药。据药理研究: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既古方四逆散,能加快胃肠运动,防止胃肠功能障碍,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上述诸药合用,使肝之气机调畅,脾胃功能恢复,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