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胎死宫内的脐带因素临床病理分析(2)

2013-06-27 01:09
导读:3讨论 脐带病变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我院362例死胎就有71例(占26.0%),是脐带因素直接致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3.1脐带扭曲压迫出血陛坏死:本文结果
       3讨论
        脐带病变是胎死宫内的重要原因,我院362例死胎就有71例(占26.0%),是脐带因素直接致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3.1脐带扭曲压迫出血陛坏死:本文结果显示脐带扭曲压迫出血性坏死,多发生在孕周较大的胎儿,37 w以上几乎占一半。当某种原因使胎儿活动加大时,往往使脐带扭曲、压迫,脐带血液循环障碍,出血性坏死,导致脐带灌流不足,影响胎儿血氧供应而死亡,脐带扭转的程度与胎儿死亡的快慢成正比。临床上这些病例多有胎动减少过程,最后出现胎动消失而入院,如果孕妇能及早发现胎动异常,尽快就诊也许部分围产儿有生存希望。
        3.2脐带缩窄:脐带缩窄是胎死宫内的一个重要原因占20.2%,也是目前无法预测,无法解救的-个客观致死因素。而且多发生孕36 w前,占78.9%。缩窄的程度和胎儿体重大小与胎儿死亡的孕周成反比。脐带缩窄处直径越小,脐动静脉的直径也越小,死亡的孕周越早。因为胎儿体重越大,需要的血氧量越多。根据重力作用,当一个重物以-个绳索悬吊,如果其根部直径较细,物体稍为旋转时,其扭曲部位正好发生在其根部细处。在解剖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缩窄处的脐带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由于该处的血管明显变细,仅为正常血管的1/3~1/4,检查三条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脐带间质轻度纤维化,故一旦扭曲,血流减少,甚至“滴血不通”。这些病例往往胎儿猝死,临床上孕妇无胎动减少的病史,只有胎动消失的主诉入院,因此是无法避免的胎儿死亡。脐带缩窄,报道较少,而我院发现较多,可能与我院死胎常规尸检常规胎盘脐带送病检查有关。脐带缩窄,目前公认是由于华通氏胶局部先天眭缺陷,造成这一部分脐带缩窄,容易扭转。另外,我们认为缩窄的原因,可能因脐带在胎儿孕周很小时已发生扭曲,该部位不能复原,而整条脐带仍继续发育,增粗,故扭曲部位发育受阻,造成缩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3脐动、静脉炎或脐动、静脉周围炎:其病变主要在脐动、静脉管壁各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有些病例,虽血管壁无炎症反应,但在其周围亦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由于炎性渗出,使局部肿胀,脐带往往伴随有脐动、静脉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致使血液流通发生障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而死亡。
        3.4单脐动脉:单脐动脉发病率文献报道差异很大,产科报道为o.2%~1.2%,病理科报道为2.7%~10%。本组362例围产期死胎中有5例,其发病率为1.4%与文献报告接近。5例单脐动脉中,虽有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但非致殂陛畸形,文献报告单脐动脉常有致命性畸形,故死亡率高。显然本组并不如此,本组的死因应考虑为脐动脉本身因素。因为这5例孕周较大,胎儿血需相对增加,只有1根脐动脉,肯定会影响胎儿的血运,因此是比较明确的致死原因。
        3.5脐动、静脉血栓形成:其死亡率也是很高的。但并非血栓形成后一定会死亡,还要看血栓的大小,阻塞的程度以及合并其他的病变。本组8例中的3例脐静脉血栓,并未合并其他病变,估计是因血栓形成直接致死的。总的来说,胎死宫内的脐带因素中,某些病例脐带病变是致死的直接原因,但某些病例除脐带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而致死,如胎盘功能低下等。我们做了近2 000例活产胎盘的检查,也发现脐带一些病变,虽不致死,但临床过程确有胎盘功能低下的表现,这些表现已不同程度地影响胎儿的生理过程,如果在这一基础上再有脐带因素的影响,可以加速胎儿的死亡过程。胎死宫内的脐带因素,有的是不可避免,也无法预测及预防,这是目前公认的。但临床上加强胎儿的监控以及对孕产妇的宣传,提高其自我监的意识,只要发现有胎盘脐带异常而胎儿已成熟,应尽早结束分娩,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 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921
[2]张乾忠,杜军保,马沛然,等.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 实用儿科杂志,2002 ,17 :57725981
[3]柳国胜.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 ,18 :4291
[4]刘勇,李松.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探讨
上一篇: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下一篇:B超诊断带器妊娠128例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