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360例临床分析

2013-07-27 01:07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360例临床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希望在安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2008年3月-2010年6月,我们对360例初产妇施行自控硬膜外麻醉下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ケ咀槌醪妇360例,年龄21~32岁。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 方法:麻醉方法:产妇官口开大至2~3指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间隙按硬膜外穿刺常规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3cm,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在胸10至骶椎4水平,然后用0.125%罗比卡因、芬太尼(药液配置0.75%罗比卡因10ml枸橼酸芬太0.1mg+生理盐水10ml)8ml,排除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后,产妇再按需要追加注入5-15ml/次,直至宫缩痛觉消失,感觉减退平面在胸10以下。采用镇痛微泵续给药,剂量、速度可人为调节,宫口开全后可停止注药,若产妇宫缩不理想,可施行人工破膜及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保持宫缩频率及宫缩强度在理想状态下。 
        2观察指标
        2.1疼痛分类及判定法:按产妇主诉进行疼痛分级[1]无痛记0分。轻度疼痛记1分,易耐受记2分,强度疼痛记3分,极度疼痛几乎不能耐受记4分。
        2.2整个产程中严密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和胎心率、宫缩、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

        3结果
        360例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疼痛为0~1级者360例,有效率100%。第二产程中疼痛为0~1级者320例,有效率90%,均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出现。其中34例改为剖宫产,多为产妇自已认为阴道分娩产程长,主动要求剖宫产术完成分娩。此法对总产程无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分娩方式,胎儿安全,无呼吸抑制等。 ヌ致郏涸谌繁D赣て桨驳那疤嵯拢开展分娩镇痛以减轻母亲分娩时的痛苦,是国内外产科、麻醉科医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无痛分娩时由于疼痛减轻,软产道放松,宫颈扩张加强,故不影响宫缩及产妇运动,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无痛分娩孕产妇的活跃期时间较未采用镇痛而分娩的产妇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而对第二、三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几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中胎心率变化等无明显影响[2]。本组病例中,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后5—10 min起效,镇痛基本完全,总有效率达100%,满意率达90%以上。提示此麻醉方法效果好。在此方法中,使用PCA泵,待产妇在宫口开至>8 cm以上关闭泵,暂停镇痛,半小时后恢复腹肌及盆底肌张力,使产妇主动地配合完成第二产程,胎儿娩出后重新开放镇痛泵给药,直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降低了麻醉药量及浓度,减少了不良作用,提高了母婴的安全性。施行分娩镇痛时,应开放静滴,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第二产程延长,减少阴道助产率。在宫口开全时,应指导产妇在宫缩时主动向下屏气,正确运用腹压,同时停止泵人镇痛药物,减少盆底会阴肌肉阻滞,顺利从阴道分娩;也可早期人工破水,了解羊水性状,在施术之前除外胎儿窘迫发生,术中密切观察羊水性状,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也可施行全程胎心检测,以保证母婴平安[3]。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何孔源.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89,9: 102 
[2]陈永祥,张美荣,胡文晟et a1.分娩硬膜外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物配比伴多普勒超声观察对子宫~脐带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麻醉与镇痛,2002,4:173 
[3]王慧等 连硬外自控麻醉无痛分娩50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第22卷,329 
    上一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 下一篇:45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