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宫腔内丝线残留15例临床分析
2013-07-24 01:05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剖宫产术后宫腔内丝线残留15例临床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1 临床资料 &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宫腔镜检查共诊治剖宫产术后宫腔内丝线残留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33岁。发病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5年。3例残留10号丝线1条,6例残留丝线2条,4例残留3条,1例残留4条。1例残留5条。
1.2临床症状
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4例表现为经期前后点滴样出血;2例患者经量增多,偶含暗红色凝血块;4例经期延长2-3天;5例患者表现为月经间期淋漓不净出血或血性白带。7例白带量多,2例有异味,3例患者下腹隐痛。曾多次行阴式彩色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1.3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术前静脉麻醉或局麻。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置入宫腔检查镜,于宫颈内口处看到残留的10号黑色丝线头或丝线结,用异物钳钳抓取出。取出困难时,用剪刀剪断线结后再用异物钳取出。术后抗感染。
1.4 治疗效果 :15例患者术后月经周期。
除2例经量较多外,其余13例经量均恢复至剖宫产术前水平。白带不多,无异味,无血性白带,无腹痛。
2 讨论
宫内病变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1],诊断主谊?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但诊刮只能盲目地刮取组织,有遗漏局部病灶的可能,报道约有60%诊刮术仅刮及50%的宫腔[2]。近年来用无创伤的阴道超声查看宫腔内病变,方法简便,有效,但较小病变可能漏诊。应用宫腔镜可直视宫腔形态,诊断的敏感性明显提高。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近10年我国的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局部地区甚至高达70%左右[3]。许多孕妇将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首选方法。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此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愈合好、远期并发症少和再次妊娠子宫切口破裂少等优点[4]。我院诊治的15例宫腔内丝线残留的患者均在基层做的剖宫产手术,均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不吸收的丝线代替可吸收的羊肠线缝合子宫切口,且穿透子宫内膜,丝线作为异物刺激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症或子宫内膜出血,很多患者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白带异常,丝线取出后症状缓解。本文15例患者行阴式彩色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提示剖宫产术后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时,应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是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5]。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Nesse R.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 in premenopausal women.Am Fam Phys,1989,40:185-18
[2]Stoch RJ,Kankour A.Prehysterectomy curettage.Obster Gynecol,1975,45:537-541.
[3]郭素芳,赵凤敏,吴匡时,等.1971年至2003年我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社会
人口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3):145-149
[4] 范龄,黄醒华。再论剖宫产术式的选择[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29-732
[5] 夏恩兰.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