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硬膜外持续推注给药法临床观察(2)
2013-09-15 01:30
导读:2结果 麻醉后5~15min,MAP和腿呈明显下降趋势,A组术中舰心与腿波动比B组更明显(表2),B组趋于平稳,且术中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A组有1例在追加给药时
2结果
麻醉后5~15min,MAP和腿呈明显下降趋势,A组术中舰心与腿波动比B组更明显(表2),B组趋于平稳,且术中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A组有1例在追加给药时,发生呼吸抑制,经给予面罩给氧后缓解(表3)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B组较A组明显平稳。
3讨论
浙医大WZ一50C6T微量注射泵通过数控可调,范围在0.1999nfl/h。我们用于16例临床观察,此泵注药速度均匀。经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小区硬膜外持续推注阻滞术对生理扰乱小,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阻滞范围,而且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稳定。而不象常规硬膜外阻滞过程中,在前次局麻药的作用末期或追加给药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出现阻滞程度减轻,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的现象。一次给完全量后,特别是术中追加给药后,对循环扰乱大,一般情况差者尤为明显。而且,由于个体差异,确定合适的追加药量也较困难。持续推注给药法,是根据首次给药情况及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确定推注速度,使局麻药的量和浓度在硬脊膜外麻醉更适合于小儿麻醉。本组中仅1例发生收缩压下降超过4KDa,且是发生在首次给药后,给予收缩血管药后回升,术中仍平稳。
尽管持续推注给药对生理扰乱小,但术中决不能忽视对循环、呼吸的监测,一旦发生血压下降,脉搏过度增快或减慢,紫绀等都应及时寻找原因,妥善处理。术前备好插管设备和急救药物,以策安全。
硬膜外持续推注给药法,虽较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有所改进,但仍有不足,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可考虑,给予试验量后,直接用定量泵持续推注等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
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9
[2]吴珏,等.实用麻醉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