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2)
2013-09-16 01:13
导读:小梁切除术是目前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降眼压机制是房水经巩膜瓣下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以吸收,随着显微手术的开展和此技术的不断改良,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降眼压机制是房水经巩膜瓣下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以吸收,随着显微手术的开展和此技术的不断改良,成功率大为提高,但仍未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和手术后期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的两个主要问题[4] 。自1983年首次报道MMC用于青光眼的滤过手术中抗滤过泡瘢痕化以来,现丝裂霉素以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滤过手术中,MMC是由头状链球菌素分离出的一种碱性抗肿瘤抗生素,可干扰成纤维细胞DNA和RNA合成或细胞分裂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而减少滤过口瘢痕形成[5]。正因为MMC能抑制瘢痕的形成,失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得到维持,但MMC的应用也造成术后早期浅前房,眼压过低的并发症的增加,老年患者、结膜及筋膜菲薄者应降低药物浓度或缩短使用时间,另外使用MMC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防止MMC药液在伤口附近弥漫扩散,减少MMC角结膜毒性反应以保证手术效果。
青光眼滤过手术目的是建立合适的滤过量,达到目标眼压,保存现有的视功能。滤过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