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改变产妇体位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
2013-10-13 01:04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早期改变产妇体位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目的 探讨采用侧俯卧体位纠正胎头位置
目的 探讨采用侧俯卧体位纠正胎头位置异常,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妊娠、枕后(横)位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实验组在产程早期即应用侧俯卧位,在活跃中、晚期辅以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对照组采用随意自由卧位,无特殊处理。 结果 实验组经阴道分娩率为91.82%,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是18.18%; 结论 产妇早期使用侧俯卧位,可纠正枕后(横)位,降低头位难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分娩的质量。
侧俯卧位 头位难产 剖宫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病历中,活跃期延缓或阻滞,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胎方位不正、经变换体位处理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头位难产产妇110例未经上述变换体位处理的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年龄、胎次等情况基本相同,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临产后,经人工破膜,静脉点滴催产素等处理无效或效果不佳者,产妇取侧俯卧位,即朝向胎儿背的对侧。当宫口开大8 cm后,仰卧位时结合双手抱膝,或由助产士协助屈大腿法,宫口开大9 cm后,配合徒手转胎头。对照组经破膜及静脉点滴催产素效果不佳者,不进行上述处理,任其,超过各期最大时限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
1.3 头位难产临床诊断标准
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或阻滞:活跃期宫口扩张进程<1.2 cm/h为延缓,宫口扩张停滞达2h为活跃期阻滞。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活跃晚期宫口扩张9 cm~10 cm阶段,胎头下降速度<1 cm/h为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止>1 h为胎头下降阻滞。持续性枕后位:分娩过程中胎头枕部持续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至中骨盆,虽等待一定时间不能旋转者,为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矢状缝即入骨盆横位,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没有内旋转,仍取横位者。潜伏期最大时限为16 h,活跃期最大时限为8 h,第二产程最大时限为2h。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结果对比
观察组110例,阴道产101例,占91.82%,对照组110例,阴道产20例,占18.18%;观察组剖宫产9例,占8.18%,对照组90例,占81.8%;经
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2.2 两组分娩结局对照
表1 两组分娩方式结果的比较 组别剖宫产(+)阴道产(-)总计
实验组9101110
对照组9020110
合计99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