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观察(2)
2013-10-24 01:09
导读:2结果 本组20例(26眼)随访6个月~2年。21眼治愈,治愈率80.7%,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压迫泪囊无脓液流出;3眼改善,有效率11.5%,均为传统手术失败的患
2 结果
本组20 例(26 眼)随访6 个月~2 年。21 眼治愈,治愈率80.7%,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压迫泪囊无脓液流出;3 眼改善,有效率11.5%,均为传统手术失败的患者;2 眼无效,无效率7.7%。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导致的泪道阻塞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往眼科医师多采用传统的鼻外法:即外部皮肤切口的泪囊鼻腔吻合术,但鼻外法术后会遗留面部瘢痕。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由Mc Donogh 和 Meiring[2]在1989 年首次报告,开创了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目的是把泪囊与鼻腔粘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泪液由泪囊直接到达中鼻道,从而治疗慢性泪囊炎,与传统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本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泪囊内壁与中鼻道前部仅有一骨相隔,故经鼻内进路最便捷;②手术无需切开皮肤、肌肉、内眦韧带及损伤内部血管等,术中周围组织干扰轻,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鼻外术式,且术后鼻内外反应均较轻;③该术式经鼻内手术,面部无切口、疤痕,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美容日益提高的要求,患者易于接受,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
准确确定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其上界在中鼻甲附着处前缘,后界为钩突前缘与鼻腔外侧壁附着处,由此向前约10 mm,中鼻甲附着处前缘向下约12~15 mm,加上枪状镊定位①在此范围内切开黏膜最容易找到泪囊内壁的上颌骨颌突及泪骨连接之骨缝,向上既是鼻堤,此处骨质组织较厚易出血。向后是后泪嵴,易损伤纸样板入眶,磨除泪囊骨壁后常见略显蓝色的泪囊壁,可用泪囊探针向下泪点探明并确认泪囊大小。术后的局部清理和自泪小管冲洗泪囊极为重要。
中国大学排名
本组20 例(26 眼)随访随访0.5~2 年,治愈率80.7%,有效率11.5%,总有效率92.3%。与相关报道③基本相符,但略高于周兵、韩德民等报道87%[4],可能与本组病例偏少有关。2 例无效是因吻合口瘢痕粘连闭塞。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面部无留瘢痕、远期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④、易于掌握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资料
[1] 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206-210.
[2] McDonogh c M, Meiring JH Endoscopic transnasaldacryocystorhinostomy. J Laryngol Otol, 1989, 103:585-587.
[3] 周兵,唐忻.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35 例疗效分析)[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4,1:80-83.
[4] 周兵,韩德民,黄谦,等.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疗效随访[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