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由上可见,两组均治疗有效,但低分子量肝素组较常规治疗组疗效更好(P<0.01),且治疗后对血小板和血凝指标影响不大(P>0.05)。
3 讨论
临床上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其 治疗 机制是通过减少心肌氧耗和(或)增加冠脉血流,恢复心肌氧需和氧供之间的平衡,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由于UAP多由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系统激活等导致血栓形成,并可伴有血管痉挛[1,2]。如能早期干预,可有效缓解UAP症状,减少AMI和猝死发生,但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溶栓治疗也无明确疗效。近年来,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因效果显著而备受关注,但临床医生往往顾忌出血可能而不能广泛 应用 。
低分子量肝素是普通肝素解聚得到的小分子物质,平均分子量4500kD,主要成分是黏多糖,具有抗凝血酶和抗凝血因子Xa、促进抗凝血酶Ⅲ(AT-Ⅲ)等作用。通过测定血浆抗Xa活性,皮下给药3h后达到血药峰值,清除半衰期为3.5h,注射后抗Xa活性持续至少18h[3,4]。FraxI S 研究 表明,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具有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更低、给药方便、无需监测凝血功能、节约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少等优点。本文亦证实除低比例的注射局部瘀点、瘀斑外,未见严重出血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低分子量肝素作为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 文献 】
1 宁吉春. 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实用医药杂志,2003,20(2):99-100.
2 李凌,刘瑞云,董建增,等.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 误诊学杂志,2002,2(8):1205-1206.
3 Gurfinkel EP, Manos EJ, Mejail RI, et al.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versus regular heparin or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and silent ischemia.Am Coll Cardiol, 1995,26(2):313-318.
4 Fareed J, Hoppenstendt DA. Pharmacolog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Semin Thromb Hemost,1996,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