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2014-06-20 01:11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毕业 【摘要】  目的观察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
毕业

【摘要】  目的观察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特点及疗效。方法73例病人均采用皮粘散换药,1次/2d,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显效率80.8%,总有效率97.3%,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中药外治皮肤溃疡前景广阔。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中药外治 皮粘散

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由于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皮粘散是我科已故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文琢之教授的秘方,临床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等常能收到奇效。为了系统观察该药治疗CSU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5-08~2007-02收集CSU门诊和住院患者共7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拟定了诊断标准:①可有外伤或感染、长期卧床、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电离辐射等病史;②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呈斜坡状或变厚高起,疮口下陷,脓液稀少或腥秽恶臭,肉芽灰白或暗红色,周围皮肤黯黑,板滞木硬,很难愈合,愈合后极易复发;③病程在1个月以上。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符合CSU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②癌性溃疡;③急性溃疡;④精神病患者。

  1.4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共73例,其中男 47例,女26例;年龄最小 21岁,最大 80 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0 年。溃疡面积最大16 cm×8 cm,最小1.0 cm×0.5 cm,最深3.0 cm 。其中外伤26例,血管性疾病16例(下肢静脉曲张13 例,变应性血管炎2例,脉管炎1例),烫伤14例,皮肤病感染破溃,疮口经久不愈12例(皮脂腺囊肿3例,疖肿2例,乳腺炎2例,脓肿1例,带状疱疹1例,足癣1例,虫咬性皮炎1例,疥疮1例),褥疮2例,其他3例(昆虫咬伤1例,电击伤1例,术后刀口不愈1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皮粘散由炉甘石、朱砂、琥珀、黄连、冰片 等9味药组成,将其制成极细粉末。

  2.2  换药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创面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拭干,将皮粘散“飞”到溃疡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更换敷料1次,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症状分级计分标准①溃疡面积:用圆规测量,以平均长度与平均宽度来计算溃疡面积的大小(cm2作单位)。0分:无;2分:面积≤4 cm2;4分:4 cm2<面积≤16 cm2;6分:面积>16 cm2;②溃疡色泽:肉眼观察溃疡面颜色。0分:红润;2分:暗红;4分:灰白;6分:紫黑;③溃疡分泌物及气味: 0分:无;2分:少量,略带腥味;4分:中等量,腥味明显;6分:量多,腥秽恶臭;④新生肉芽组织:0分:无生长;2分:生长缓慢;4分:生长较快;6分:生长迅速。

  3.2  观察指标

  3.2.1  一般指标病程;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引起CSU的原发疾病及诱因。

  3.2.2  溃疡局部观察指标观察溃疡面积、色泽、分泌物及气味、新生肉芽组织,并按症状分级计分标准打分,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均用数码相机摄相记录溃疡情况。随时记录不良反应。

  3.3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溃疡面完全愈合为痊愈;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为显效;溃疡面缩小达30%以上,70%以下为好转;治疗1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根本无缩小,或有扩大趋势为无效。

  3.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PC软件进行。以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有关参数差异的显著性。

  3.5  治疗结果

  3.5.1  总体疗效73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80.8%,总有效率97.3%。

  3.5.2  病因与疗效见表1。

  表1  病因与疗效(略)

  P=0.032<0.05(运用Fisher's Exact Test)有统计学差异

  3.5.3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用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略)

  ※P>0.05,无右上标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变化(运用配对t检验)

  4  讨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皮肤慢性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以及糖尿病溃疡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如癌症那样迅速致人死亡,但是由于它发生在体表,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因而它的存在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展研究。目前尽管已研制出多种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剂型运用于临床,从临床疗效看,这些药物对新鲜伤口及创面有较好的促愈作用,但对慢性、陈旧性溃疡及伤口效果则差。中医药对CSU的论治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校中医外科创始人文琢之教授毕生专攻外科七十余年,认为“毒、腐、淤、虚”是CSU形成的基本病机,提出了“解毒化腐、祛淤生肌”理论,创制了促愈秘方皮粘散,该方具有良好的解毒、止痛、活血、生肌、敛口之功效,在我校附属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病房、门诊作为院内制剂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常能收到奇效,体现在伤口愈合快、愈后瘢痕轻,目前还没有任何西药促愈剂能取代它的临床疗效。文老促愈的“解毒化腐、祛淤生肌”理论独树一帜,其秘方皮粘散比常用的解毒提脓祛腐的丹药类多了生肌功能,又比常用的生肌散类药多了解毒功能,是兼具二者之长的外用制剂,且药性温和,用于溃疡无任何刺激性,还有良好的止痛功效[1]。本次观察的73例CSU患者全为省内外其他医院外科及皮肤科治疗3个月至5年未愈病人。为保证患者的依从性,故未设对照组。在用皮粘散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61.6%,显效率为80.8%,总有效率为97.3%。关于皮粘散的促愈机制,下一步还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 艾儒棣.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2:159.

    上一篇:强精汤治疗少弱精症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