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导人大学教学是与文化之密切关系使然,更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终极目标。鉴于文化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教学中文化教育的范畴和方法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唯此,大学英语文化教育才能和语言教学真正融为一体,使我国外语教学真正迎来大发展。
论文关键词:文化转向;跨文化意识;交际文化;对比分析法
1外语教学的文化转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分别始于美国的“跨文化交际学”和前苏联的“语言国情学”使语言学家走出限于语言形式体系的研究,把语言作为一种现象和文化现象来研究。八十年代,我国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直至九十年代,国内语言学家及广大外语教育、教学工作者才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教学中要有文化教育的紧迫性。进入二十一世纪,高教部重新修订了我国高校沿用二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除保留旧《大纲》中设定的英语教学目的,即“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即语言知识)”以外,特别增加并且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使他们(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外语教学融人文化教育,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使学习者通过外语(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是外语(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韩宝成,2008:153)
2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外语教学中导入相关文化学习的主张日渐引起关注,“文化”也越来越多地成了外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种具体的语言,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难以割舍的联系。语言文字的应用,归根结底更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的学习和深入了解。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因此,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常从不同的审视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叙述。如用“逛商场”表示“看而不买”,英文则用“gowindowshopping”(看橱窗展示)表达了一样的意思。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胡文仲,1994:78)英语学习者不学习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用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即使说了、用了,但往往是语言形式正确,语用行为却不得体,导致语用失误,引起语言交际双方尴尬、不快,甚至造成文化休克。正如语言教育教沃尔夫森(N.Wolfs—on)所言:“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不够礼貌。”(转引胡文仲,戚雨村,1994:19)
跨人21世纪后,国际间的交往日趋密切,英语已然成为经贸、科技、教育、信息、国际交往等方面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视文化知识显然会落后于时代的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实际上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其背后包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教会他们“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说”,真正提高他们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即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此,我国的英语教育才能取得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