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6 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的教学一直注重“结合”。作为一门基础课,我院外语课的工学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以“够用”为标准;(2)教学内容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3)未来条件许可时,进行公共外语课程与工作的结合,如与专业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实训室教学、学生兼职时给予适当的语言训练及等。可以说,我院职业外语改革为“工学结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以往的听说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固然有一定的帮助,但受教材和旧有教学思路的束缚,对于“工学结合”这个目标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虽然通过学习后能掌握一般的日常对话和简单的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但放在各自具体的工作背景中,经常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捉襟见肘的感觉。以我院汽车学院为例,该院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汽车、客服、汽车、汽车租赁、机电维修以及类岗位,又如建工学院的同学未来则可能从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设计、水务运行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符合职业发展需求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学生在毕业前均在市内各类企业,而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许多工作岗位对于英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借助职业外语改革,依托各院系各自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任课老师对于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外活动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 师生反馈及问题
最普遍的反映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过通过近两年的运行,也发现下列因素会从不同程度影响这次教改的效果,需要加以重视和设法解决。
3.1 公共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我院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由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素质英语等课程组成,其中前两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后两门为选修课程。按照目前职业外语改革中行业英语的分类,主要有:设计英语、化生英语、经贸英语、医护英语、土建英语、IT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以及包装印刷英语。因此,公共外语任课老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继续的要求相比从前更具体、更高。此外,通过几个学年的磨合,各专业群任课教师的稳定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除教师自身加强自学外,在学院层面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是非常必要的。
3.2 公共课教师与外教的衔接问题
中外教合作教学是一个需要磨合和不断改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外教的作用存在变数。外教自身的教育背景是一个因素,在非英语专业广泛开设外教课,外教的需求增加了,而学校聘请外教的途径与招聘国内教师相比要有限得多,有时需要作一些让步。另外,对于外教授课内容和方式的监督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外教上课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要超过国内教师。最后,中教和外教的沟通配合程度对于课程进度和衔接也有直接的影响。
3.3 公外学生听说能力基础的现实情况
以我院为例,深圳本地学生的语音普遍较好,外地生则有不少成绩强于本地生,但发音和表达流畅方面不如本地生。虽然教改后听说课程的总量和比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总体课时仍然有限,如果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所需要的时间是目前学时和教学内容很难满足的,而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学生后续的听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