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论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定位(3)

2014-05-28 02:52
导读:六种现代观之一的双主体教育观是指现代教育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尊重教师主体。这个尊重并非传统“尊师重教”意义层面上的对教师地位和劳动的尊重

    六种现代观之一的双主体教育观是指现代教育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尊重教师主体。这个尊重并非传统“尊师重教”意义层面上的对教师地位和劳动的尊重,而是在把教学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尊重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趣味,允许教师的创造。在某些课程中我们应当可以大胆要求“让技术走开”。

    2.对现代教育中技术泛滥、人文精神缺乏的思考

    技术能够产生一种让人不断需求它的威力,在不断提供消费可能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类的生命力,在为我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偷走了我们思想和创造的快乐,它使人们变得懒惰、柔弱和依赖。当一个好的课件被使用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更深人的思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也就懒得再去思考类似问题。当网络上可以非常方便地"down”到各种资料时,针对学生实际的“因材施教”就成为多余。就学生方面而言,网络上资源的丰富足以使他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人”,学习变成了非常功利的事。因为巨大的存储功能使我们相信要错就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错。大学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荡然无存。

    当我们的大脑被大量别人的思想占据时,当别人的思想反复洗刷我们的头脑时,别人的思考就代替了我们的思考。那么,“我”在哪里?“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著名教育技术学家霍克里奇说:“不要期望把学生从学校拉到家庭、机器旁边就可以解决一切。任何先进的多功能机器在不会学习的人面前,充其量是一台玩具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络的技术器物层面和由活生生人构成的现实层面都是学生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平台。由活生生的社会人构成的现实社会层面可以为具有沉思与安静认知方式的学习者提供阅读、推理与想象的静态平台,也可以增进交流与合作进而构成正常的面对面的、活生生的协作与交流的动态舞台。离开任何一个层面培养出的人都是残缺不全的。因此,两者的整合是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明智选择。忽视或淡化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影响教育效果,背离教育初衷。因此,人不能成为技术与机器的奴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无疑是过分注重技术器物层面了,人文精神严重缺缺乏,这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人类并不会因为登上月球就有所改进。这必然跟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冲突有关。如果史学、与国家学说、、学、、等等的进展也象学那么大,原子战争的危险就不会有了。可是令人惊讶,在许多精神科学中出现的不是这样的进步反而是较明显的退步。”所以,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精神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需要一种超越动物性欲望和工具性功利的精神价值。《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1998年版和2007年版的最大区别就是“从学习使用技术和使用技术学习”,[6e]新版标准将“创造力与创新”作为首要素质说明技术只能是手段,绝不是目的,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毫无意义地沦为技术的奴隶。现代教育技术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积极地、能动地推进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实现。不仅要培养掌握知识技能的合格人才,而且要培养出素质全面和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将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确立为“科学的质量观”、“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都是对教育技术有限性的完善,对于“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3.对出现问题中人的主观因素的推论

    “生存方式的技术化,精神目的的实用化,个人存在的片面化以及人性和创造力的沉沦,何以能够凸显人生和人格的尊严及价值……物质技术的发展永远都不应该淹没精神和人性的光辉。但我们教育界目前存在十分严重的轻视传统教育

    教学(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理论等),崇拜现代教育教学(学习理论、学习模式等)的趋势。其实事物的两面性决定无论传统还是现代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传统和现代都应是我们关注的内容,都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在观念上应该有大的转变,应把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转变为自然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把科学主义教育价值观转变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并且在教育价值观重塑过程中要克服目前流行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做到认识恰切,实践避免盲目性。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的产物,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科学结合的产物,其根本属性是教育,其支撑的基础是技术。教育技术领域要发展,必须进行定位,不是照搬国外的AECT2005或修改之的问题,而应完全立足于国内的发展、教育改革、文化背景,以系统观、人类学、、后现代、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等理论指导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战略、持续发展等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才会得到真正的振兴。

上一篇:两岸大学生生态意识——试论受性别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