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论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2014-05-28 02:5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析论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现代技术 定位 持续发

    【关键词】现代技术 定位 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但毋庸置疑,某种程度上,我们产生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非技术无以言教育的认识偏差。国外已制定出了一些政策措施防范这些偏差的出现,我国2010年7月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也就此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性意见。

    随着现代教育的持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一个与现代教育技术隔膜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的条件下已无法进行基本的学习和科研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众多的手段支持和技术保障,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规模和效率,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非技术无以言教育的认识偏差。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教育技术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许多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并没有随着技术的先进而消失。相反随之出现的新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应冷静、客观而全面地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应充任一个什么角色?

    一、教育技术学不是简单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

    教育技术,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同时更是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问题。“教育”与“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然而,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的探讨中,我们往往把它看做技术层面的东西,错误地认为只要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是最先进的教育,存在着技术至上的错误倾向。所以多年来,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思想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注重硬件配置、关心软件质量,却忽略了现有教育系统本身对技术应用的制约与排斥。几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给人们带来了教学媒体的花样翻新以及似乎成了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唯一标志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之外,教育技术并未带来其它方面的改变,更未对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技术只能在对象领域中确证有关‘真’的知识,无法进人人的信仰世界,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无意义的世界”,貌合神离的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弊端。所以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拥有现代化设施的教育并不是现代教育,只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现代教育。

    正如张建伟博士所说:“教育技术学不是简单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而是涉及到了更为复杂的多学科的交叉,包括教育学(尤其是其中的课程和教学论)、教育学、广义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学、与系统科学、学、学等等。教育技术学发展至今,在这种学科交叉过程中,我们仍可以在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理论倾向和学术上很清晰地看到各个学科的痕迹,而没有真正融合,形成统一的范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分析教育技术学中“教育”或是“技术”,而是应该在正视其交叉性的基础上,系统地挖掘这一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应该看到“教育”后面的诸多社会、人文科学成分,更应该看到“技术”后面的诸多应用技术科学成分,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独立应用学科。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二、对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地位的认识偏颇及对策

    自从教育部规定重点高校必修课的25%课时、普通高校巧%使用多媒体授课,并规定对所有的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起,各高校投人大量经费建设了一批多媒体综合教室并接人校园网,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应当有相应的处理原则:

    1.教学媒体选择的适用性原则

    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大有英雄末路的悲凉。虽然这是目前的普遍趋势而且还大有继续蔓延的征兆,但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在使用媒体时是否出现了一些误区呢?媒体的使用是不是越多越好?媒体使用是不是越先进越好?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Clark曾经用“用汽车运牛奶并不会比用马车运牛奶营养更为丰富一些”来形象说明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媒体而是方法。各种媒体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在传递信息时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一般而言媒体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关键在于对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选用何种媒体更合适,再好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书本、印刷物通过言语的刺激编码,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反应,信息传递系统性强且稳定和持久,但教学反馈相对迟缓,只能提供抽象的经验;而等视听觉媒体以模拟的刺激编码,具有属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属形象化的教学媒体,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持久性非常好;而辅助教学和适应个性的教学系统则以其个性化的设计、强烈的感官刺激以及适合学生自主调节学习等特征逐渐崭露头角。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优势,合理使用适当的媒体,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极易实现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高级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在Internet上极易实现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参照公式“媒体选择的几率=媒体的功能一”进行具体的操作。我们要本着适用的原则选配媒体,不能简单将媒体质量或数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画等号。

上一篇:两岸大学生生态意识——试论受性别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