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2015-02-15 01: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大学的校园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

  [摘要]大学的校园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其他形式难以取代的独特优势。文章阐述了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作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素质体系 构建
  
  一、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教育导向作用。优美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平等的思想环境、和谐宽松的精神文化环境、团结进取的学术创新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效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内化作用。大学生身处校园所特有的环境氛围之下,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积淀为大学生的品质,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2.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提高师生的创造活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文化,在教学、科研、文娱等实践中可以启迪师生的多种思维方式,引起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不同学科、不同观点间的交流切磋和砥砺、碰撞,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精神风貌和创造潜力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引导。它的最终目标是让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人才。
  
  3.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满足学生愉悦需求、增强学生凝聚力的作用。课余开展的各种学术讲座、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科技竞赛、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交流技艺、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开拓思路、共同提高、共同创造的目的。另外,在此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产生内在的号召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内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所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愉悦要求,更重要的是起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谐人际、提高能力的作用。
  
  4.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不可能仅靠课堂、实验室完成,还要通过大量的、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以及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得以完成。任何大学都处于一个地域和社区内,不可避免地要与所在地域和社区发生联系。通过组织师生与地方共同进行科技开发、共建实践基地、技能竞赛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地域和社区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并更新着校园文化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加速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实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构建完整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它贯穿在学校的教学、、生活等各个环节,在无声无息中熏陶、升华和铸就着学生的人格和灵魂,影响着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校园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宣传部、团委等少数几个部门的事,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必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组织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优化学校整体的育人环境。建立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的建设机制,才能达到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预期目标。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改革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