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教育公平视角下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的(2)

2015-02-28 01:16
导读:三、完善我国高等收费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收费制度,建立合理收费体系 1.我国收费改革的三阶段 随着的变化及国情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经

  
  三、完善我国高等收费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收费制度,建立合理收费体系
  1.我国收费改革的三阶段
  随着的变化及国情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时代的免收费阶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低收费阶段。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双轨制”收费阶段。
  2.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1986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世界著名教育家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了“高等教育分担”理论,由纳税人、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高等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总是要发生成本的,从其本质上看,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成本很高的产业,而且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它必须反映并代表社会上最选进的科学水平,配置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因此需要预付学费和科研经费。高等教育是准产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基于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种私人价格补偿和公共价格补偿相结合的混合补偿机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兼顾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由于这一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所占比重很小,国家基本能够负担得起高等教育的开支,因此仅由政府拨款来承担经费来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依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家已难以负担起全部的高等教育经费,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3.完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收费与成本不求全部对等原则。依据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使它不能按照完全的法则制定产品价格,收费的最高额度一定要有所限制。分担的学费在整个培养成本内应该占有多大的比例,应依国情而定。结合我国国情,高校的学费增长幅度应减小。二是收费应适合居民承受力原则。确立高等教育收费必须以付出费用的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础,不应超出居民平均最大承受能力。家庭年收入和可承受能力应是学费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完善助学政策,健全补偿机制
  在助学政策上要体现出助学贷款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充分考虑贷款的利益以保证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不能只重视经济发达地区,各地区发展同步。拓宽大学生筹资渠道,扩大助学资金来源,增加“奖、贷、勤、俭、免”的数量。
  政府还应制定各种有利于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社会公益事业的政策和制度,例如在方面提供优惠条件等,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鼓励并帮助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建立一个政府功能主导的、全社会资助高等教育的助学机制,充分发挥出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最大限度的公平的高等教育接受环境。
  (三)扩大政府投资,多元化筹集经费
  国家应尽可能的增加教育供给。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教育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在该时期内的经济实力,而在政府教育投资占全部教育投资的很大比重时,政府教育投资的多少,就能够在很大程度影响教育的供给能力了。因而,为了提高教育的供给能力有两条途径,一是采取粗放发展的方式,增加政府教育投资的绝对数量,二是采取集约发展的方式,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政府教育投资的绝对量,但通过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率相对增加政府教育投资量。
  高校则自身应从多渠道筹集经费,扩大高等教育发展的渠道,减轻学费的比例与负担。政府应完善税制对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捐赠。高校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创校办企业,如清华同方,北大方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学术上的发展,同时也会为自身赢得经费。为学生减轻了学费,又不耽误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的一些问题引发了高等教育起点、过程和质量的不公平,我们应当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时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尽最大的可能解决问题,改革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体系越来越完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意义分析[J].教育探索,2003,(05).
  [3]李桂琴,化月凡.高等教育收费与教育公平[J].文教资料,2007,(04):54-55.
  [4]李红波.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
  [5]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涛.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J].教书育人,2006,(06):6-7.
  [6]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谈论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及实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