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性别不公平的外部因素分析

2015-02-28 01:1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性别不公平的外部因素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 性别 不公平

  关键词:高等 性别 不公平

  论文摘要:现今我国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女性在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其外部因素的详细分析,探析了、、、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影响。
  
  从封建时期的“男尊女卑”思想到我国自办专门女子学校——“上海经正女学”的开办,再到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女性普遍享受教育,可以说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长足的进步。面对现今高等教育,在我们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不容置否,我国的高等教育性别不公平状况还大量存在。其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政治因素
   1.政府对教育公平政策制定的缺失。
  199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第三章“文化教育权利”中规定:“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的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可见我国基本教育方针和教育是指向性别公平的,可是虽已立法,但在执法中对实际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重视不够,在具体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还存在性别偏见的倾向。女性在高等教育中实现了“法律上的公平”,却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事实上的不公平”,而我国并没有具体的政策来改善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劣势地位。在具体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忽视或歧视女性的情况。因为没有关于性别区分的任何内容,在存在长期男女不平等思想的一个社会中,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的,在实际操作中导致性别不公平或性别歧视的后果则是必然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女性弱势的实际政治地位。
  在我国当前的决策机构中,基本上以男性为主体,女性所占比例较低。基于此,可推之越到上层,具有女性代表的声音也越发微弱,以女性视角来进行观察和解决问题也越发难以实现。既然高层缺乏足够优秀的女性为自身的性别团体维护和保障权益,又如何期待男性们能够全力地捍卫“女性尊严”?即使以一种社会公平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法律法规,也会由于无法以同种弱势性别的深刻体会对其予以修正和完善。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公平中,要实现完全的性别平等,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高层探讨和决策是不可或缺的。
  二、经济因素
  1.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影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经济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贫富差别,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给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可选择的高等教育也是存在阶层性的,如从一般的职业大学到普通高校再到重点高校,家庭优越的学生因承袭了家庭文化资本,还能选择出国深造。在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急剧扩大的过程中,教育非但没有缩小和弥补这种差距,反而因其自身的不平等使得原本的不平等大大增强。而对于普通阶层家庭来讲,家里但凡出现不同性别的孩子,接受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教育,或是选择男性,而让女性放弃高等教育机会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男性的入学机会明显优于女性。
  2.城乡差别影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性别不平等更为显著,农村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经济的落后直接导致高等教育中的性别不公平。在广大农村中,“男娃上学、女娃放牛”的事例比比皆是,农村女性更难以企望能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和研究了。据1997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男性占55.42%,女性占44.58%;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中男性占85.04%,女性占14.96%。据此,农村女性高等教育不平等现象可见一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文化因素
  1.影响着人们对女性高等教育的期望。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由来已久,“男尊女卑”的更是成为高等教育性别不公平问题的根源。几千年的封建父权制文化和孔老夫子的思想使得将女性培养成“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成为对女性的成功教育。“三纲五常”、“清贞”、“贤淑”、“恭顺” 等等都是教育对女性的定位。纵使历经几个世纪之久,在今天,“男性优于女性”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是要其做出优异的事业,支撑家庭、扶助妻子,而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是在其能较好打理家庭事务的同时,再做好属于自己的事业,往往将能于事业和家庭间关系良好平衡的女性作为欣赏和赞扬的对象,而对家庭生活不甚美满的女性往往报以贬低和同情的态度。显而易见,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局限并束缚了女性的发展,牵制了女性对于接受更高教育的向往和追求。
上一篇: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