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良好的福利待遇。自从1989年以来,公务员不断加薪,虽然增幅不大但频率挺高,现在各地公务员的薪酬在本地都处于较高水平。公务员按工龄的不同,可以分别享受7到20天的带薪休假。医疗、住房补贴,一年拿13个月的薪水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诱人“筹码”。
(3)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地位逐步上升。随着中国加人WTO以后,政府职能与办事方式将逐步与世界接轨,一些部门如贸易、海关等方面发展空间十分大。许多人才开始把政府工作视为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的舞台。
(4)公务员岗位的权力色彩。有人曾经归纳有些公务员是“基本不动,抽烟喝酒靠送”,道出了个别公务员权力寻租的额 外收益。而对依靠公务员手中权力带来灰色收人的期待,也成为 许多高校毕业生报考者比较隐晦的。
3、大学生择业趋向商品化
随着利益观念影响的加强,大学生择业主导思想上的商品意 识不断加强,受其影响,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上一反过去那种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转 为“到三资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一些学生当物质利益或者说金钱开始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时,往往选择了那些能迅速使自己的知识化为金钱的单位,因而不少大学生赞同“有理想不如有钱,成才不如发财”的观点,一种商品化的择业趋向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4、择业的多向性与不稳定性。
总体来讲,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种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
有些人酷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又怕过艰苦的生活,择业时茫然无措;有些人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择业时举棋不定;还有的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待遇高、福利好作为择业标准,但同时又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抱负,在择业时犹豫不决。因此,大学生择业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时左顾右盼,当断不断,必定错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大学生在择业时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
(二)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误区
1、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趋向。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而迷信名人和权威。在大学毕业生择业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随大流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去工作。其实到大城市、大机关工作并不一定是你最佳的职业选择,而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
2,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也是妨碍择业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虚荣心过强者在择业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上实惠的就业岗位。这些人不从发挥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能力,甚至不考虑自己的专长爱好,他们选择职业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做给别人看而不是寻求个人发展。
3、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可能陷人苦闷、焦虑、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杂情绪的体验之中。因此这种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为社会和亲友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的怀才不遇的感受。这往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太高造成的,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