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当代大学生择业时应该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应该主动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培养深厚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狭隘小圈子;摒弃自私自利、享乐腐化等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部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艰苦努力来改造生存,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大学生择业时应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不取决于工作环境,而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使自身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大学生只有在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正如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所指出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3、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有良好的品质
人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有意志,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障碍,促使它沿着最优的路线快速发展,以达到理想的目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才能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能力、自身的条件与就业政策、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在择业与就业的过程中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例如从众心理,大学生就可以采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来排除;挫折心理,大学生应该采取认真反思,进行自我检讨和分析,而不是怨天尤人这一途径来克服;摒弃虚荣心理则需要大学生们合理定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职业,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样就可以真正丢掉虚荣的思想包袱,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职业。
(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转变择业观的,学校是主要的阵地。
1、在大学里,应将两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基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主渠道,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避免不良职业价值趋向和心理误区的产生。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该对大学生们深人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创造一种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职业价值观氛围,引导大学生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相协调;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竞争意识、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职业角色,端正择业态度,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另外,还需要引导大学生在择业上处理好几个关系:坚持个人与社会统一,以社会为本位;坚持义与利统一,以义取利;坚持艰苦创业与物质享受相统一,倡导艰苦创业为荣的精神。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生涯设计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接受专业的就业指导,达到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个人初步的生涯目标和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的目的。
2、与辅导员交流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辅助手段。大学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宜师宜友,因此在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应该多与他们交流有关就业、择业的话题,帮助他们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端正择业心态。
3、高校可通过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同时,高校办学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明确办学目标,提高办学效率,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职业价值观。
(三)家长支持。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家长们应该转变教育和就业观念,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主、,自立的能力,这样在择业时才不会有过份依赖、过于自卑的心理。其次,应该正确调整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大多数父母总抱着“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铁饭碗”的陈旧观念,致使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也带有功利化倾向和虚荣心理等等不良色彩,影响他们正确择业观的形成。
(四)社会关注。社会不仅应该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作出一种良好的导向和示范,帮助他们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端正就业心态。例如,众多大学毕业生将眼光投向了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而且据热门职位一般都集中在传统观念中待遇好、权力大的部门,2009年考试中,国家人事部和部等部门的职位非常热门,相反,一些地方的地震局、气象局和煤矿安全局却很少有人报考,湖南省气象局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局面。这主要还是大众传媒没有对公务员这一职业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宜传。公务员顾名思义应该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一个新进公务员的合法收人每月至多不过1000元,但是社会舆论总把“公务员”与权力、灰色收人等等联系起来,给大学生们以错误的引导,致使他们在择业时有了功利思想。大众传媒应该多报导一些到基层、到西部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并且取得成功的典范,从正面对大学生就业给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