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类聚分析
论文摘要:目的:对Gati Krausz和Osipow编制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项目与结构进行修改;方法:抽取武汉10所大学近10个专业的330名本科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 = 1 \* GB3 ①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特征; = 2 \* GB3 ②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α系数在0.68到0.84; = 3 \* GB3 ③对职业选择有、无把握群体的测验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问卷的测量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但是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修订。
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y)是职业心和职业辅导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个人在职业选择(进人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面临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或从几个职业中挑选一个时发生的困难。
标准化决策理论(normative decision making)认为,决策者能够加工所有相关信息,并能够做出完全理性的选择。Gati,Krausz和Osipow依据该理论,发展出一个理想的职业决策者模型,即最好的决策就是最有助个人目标实现的那个决策:一个理想的职业决策者能够意识到做决策的需要,并且有愿意,同时还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任何阻碍理想决策状态达到的因素,都被当作是有决策困难:困难以两种可能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决策:一是阻碍个体作决策;二是使个体更少的做出理想的决策。
Gati等认为职业决策困难贯穿于个体在做职业选择的整个过程中,并依据导致困难的原因对职业决策困难分类: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Gati等还结合对大量的职业辅导工作者与来访者的访谈和调查,编制出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CDDQ)。本研究试图修改CDDQ,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1方法和程序
1.1确定预测问卷
CDDQ原采用9点记分,根据心理测量理论和研究结果,量表的测量信度随点数增加而提高,辨别力也随之加强,但点数超过5点,反而无助于量表信效度的提高。因此修改问卷采用5点记分(从1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CDDQ原有3个维度:①缺乏准备;②缺乏信息;③不一致的信息。“缺乏准备”又可分为: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的信念;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信息”主要涉及:职业自我;职业信息;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每一小类又包含2至8个不等的具体困难,构成44个项目。
1.2预测
选取武汉4所高校的275名学生进行预测。预测阶段,详细记录学生对项目的反应。同时,还对大学生做深人访谈,为进一步修改项目提供依据。
1.3确定正式测试的问卷
1.3.1题总相关分析计算项目分数与分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删除项目分数与分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3的项目.共9个项目.其中包括“缺乏动机”和“不合理信念”两个小类的项目。
1.3.2项目通俗性水平分析将被试在“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两个选项上反应的频数相加作为低分组,“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两个选项上反应的频数相加为高分组,以此作为通俗性水平分析的在指标,删除低分组中低于10%,高分组中高于90%的项目,共4个项目,如:“不了解职业决策的步骤”。
1.3.3项目鉴别力分析将高分组减去低分组,以此作为鉴别力指数。删除鉴别力指数小于0.2的项目,共4个,如:“不愿妥协,想坚持自己的决定”。
1.3.4访谈结果的分析依据访谈结果修改其中不适合我国大学生以及意义不明确的项目,将语义较接近的10个项目合并为5个,例如涉及到“培训”,“职业”与“职业特征”的项目。
经过以上步骤,最终形成7类职业决策困难,22个项目的问卷。
1.4正式施测样本
正式施测选取武汉地区4所高校33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总共发放330份问卷,收回302份,有效问卷272份。其中男生130人,占47.8%,女生142人,占51.6%;文科161人,占58.5%,理科111人,占40.4%;职业选择完全没有把握15人,占5.5%,有一点把握59人,占21.5%,有一些把握98人,占35.6%,比较有把握83人,占30.2%,完全有把握12人,占4.4%
2结果
2.1量表描述性及信度
CDDQ各分量表的描述统计及信度结果见表1。从数据分布来看,各分量表的均分适中,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