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科专科化现象是近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该问题是由大众化理念泛化与异化、生师比不合理、经费短缺等原因共同造成的。要树立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观理念,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建立“严进严出”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实施弹性学制等措施,切实保证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育 专科化 教育质量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在校生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和向研究生教育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责任,家长和学生对本科教育的期望值和关注程度远远高于专科,社会也对本科教育给予厚望。然而,近几年来,本科教育的培养质量颇受质疑,遭受社会各方责难。同过去相比,本科教育呈现专科化现象。现有本科的质量甚至不如过去的专科生。这种本科教育“降格”培养的趋势,亟待得以解决。
一、问题:本科教育专科化
本科、专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其差异不仅仅是学习年限的区别,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培养规格、培养质量、内涵要求上的差异。本科是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位培养的最基础一级,毕业时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专科是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毕业时发的是毕业证。世界通行的大学本科学制为四年,其学本科为五年,这是因为在第四年加了“见习”这个环节。本科教育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专业知识都分为三个层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年一个层级,加上一年,正好是四年。而今,本科教育中出现了专科化现象,即: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偏离本科教育宗旨,专业知识的设置与学科的内在相背离,实习过程类似于“放羊”、近乎于荒废。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变相折扣的教学计划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学科设置游移在就业与考研的天平上
学科确定后,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年限、学科内部的异同、学科之间的衔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合理地进行安排,先学学科必须为后学学科奠定基础。各学期的学科安排,既要保证知识的衔接性,又要保证其相对的完整性,以确保本科教育的学术性和培养人才的专业性。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厚基础、宽口径。而当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不少学校的本科教育学科开设出现盲从专科教育的现象。一方面,片面追业的对口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学科开设的专科化趋势与考研联系在一起。每年在就业率时,考研学生被归人就业人数中,通过考研人数来弥补实际就业人数不足的做法成为提高就业率的一条捷径。本科教育学科开设就出现了重考研科目,轻非考研科目的现象,将本科教育的学科设置推向了另一个极端,称为考研式的应试教育,把本科教育异化为考研式的专科教育。
(三)远离专业一线实际的学科内容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