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本科教育专科化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分析(2)

2015-05-22 01:09
导读:(四)“膨胀面包”式的教学内容 本科中通才教育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本科教育的主导思想,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反映到课程设置上就是开设广泛的、

  (四)“膨胀面包”式的教学内容
  本科中通才教育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本科教育的主导思想,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反映到课程设置上就是开设广泛的、具体的学科。由于知识量的激增,学科的增多带来了学科教学内容的增加。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要在规定的本科期间完成,必然带来各学科学分数的下降和课时分配的缩减。这种现象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从学分上真正辨别学科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课时分配的缩减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学习任务加大。真正落实教学内容、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一线教师落实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内容的宽度,使之成为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工具”。

  (五)形同虚设的大四课程
  这里所说的大四课程,准确地说是指本科学业最后一年的课程。大四课程形同虚设的表现,首先,是大四课程几乎均为考查课,对学生而言,缺少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较低。其次,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状况欠佳。多数情况下到课人数不及班级总数的1/2,有时仅有l/4—1/3,来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是干自己的事情。再次,考研与就业冲击课程开设。本科毕业最后一年的主调是考研或就业,毕业生必须就其二者择其一。一旦班级学生的毕业格局形成后,教师就成为围着考研和毕业转的一部“咨询器”和工具,课程走向完全的形式主义。

  (六)“竹竿学士”式的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本科培养要求的关键环节。受考研与就业的影响,学生根本无法将重心放在论文的设计和中。多数高校选择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或大四第二学期开学举行本科毕业论文开题论证。奔走于考研、就业路上的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论文完成的过程由过去的“剪刀+浆糊”演变为“复制+粘贴”。学生在数小时之内完成一篇学士论文早已不再是稀奇的事情。“五脏俱全”的毕业论文俨然一根根外坚中空的竹竿,所谓的学士只能称之为“竹竿学士”。

  二、成因

  (一)大众化理念的泛化与异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划分,奠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标准。在我国,15%以上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宣告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表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表明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大众化高等教育理念被泛化为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多,被异化为质量下降的代名词。顺理成章,大众化高等教育理念被普遍认可的观点:在学校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多,其质量也必然下降,质量下降引发为对学生培养规格及要求的降低。这一理念渗透在当前的本科教育中。

  (二)居高不下的生师比
  1992年本科院校的生师比为6.63:1;1998年为11.63:1;1999年扩招后比例扩大为13.67:1;2003年生师比竟高达21.07:1;2006年的数据则为17.77:1。1999年至2006年的生师比平均值为17.85:1。从国际比较数据和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抽样实证调查表明,本科生师比的合理区间为14:1~16:1,生师比过高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院校显现出教师实际短缺与按照扩招之前教师编制核定情况又超编的困境,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扩大班级规模或者加大教师工作量,师资短缺问题突出。很多高校采取“合堂”的形式,直接引发了生师比的居高不下,一些高校部分课程授课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学生,这种形式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减少了老师与学生单独的更深入的交流机会,教学效果有所下降。同时教师工作量过重,无暇自我“充电”,制约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主要靠国家拨款。近年,国家虽然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但投入总量明显不足。性教育经费增长速度远低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即使把收取的学费等包括在内,生均经费也一直呈下降趋势。高等教育经费投人不足是造成我国本科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投资少,经费严重不足,使教育的设施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本科教育面临学生学费增多而实际经费不足的困惑,使得本科教育的经费留在“给多少,花多少”的层面上。本科教育阶段的生均教学用房、校舍面积、占地面积、图书数、教学仪器设备经费均呈下降趋势。多数本科院校的物质资源处于不足状态,低于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部分实验仅由教师进行演示。本科院校的教学条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条件恶劣,必然导致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培养质量下降。

上一篇:关于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