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改进高校德育(2)

2015-05-30 01:42
导读:二、概述中国的精华所在及其对当进高校德育的意义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复合体,它是长处和优势与短处和缺陷掺杂在一起,对它们要认

  二、概述中国的精华所在及其对当进高校德育的意义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复合体,它是长处和优势与短处和缺陷掺杂在一起,对它们要认真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的沉积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的十大传统美德。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主要有:

  I、重视道德,有着浓厚的道德色彩

  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道德色彩,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将来按照道德原则为人处世,即学习: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道德,“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可渭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管子·牧民》)可见,道德唯上的思想自古就有。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为提示当今高校德育要把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上,并切实纳入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以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和方向。

  2、普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百年来这种以对国家民族的关注、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缔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增强着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正是高校德育中缺失的核心价值,这是道德最崇高的部分,一个大学生对与国家的热爱是激励他奋发向上的最高动力。

  3、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理解总是从这种关系上去把握。在条件下,对传统文化中的集体原则加以改造,无疑对于我们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以个人主义为动力,而是注重群体和谐,肯定敬业乐群、勤奋合作,提倡齐心协力等等。这些对于重建校园公正、扶植校园正气,调节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问的关系十分重要。

  4、“修身为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修身为本”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修身之道认识到道德修养对于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有其现实的价值。以仁义为原则,包括“五爱”和“三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和形成,同样能够而且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中汲取营养。

  5、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孝敬父母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明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在人伦要求中,儒家尤重“父慈母孝”,孝顺父母被看成道德的根本和教化的出发点。今天,弘扬家庭美德,提倡“孝敬父母”,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养老、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高校德育应从细处着眼,从学生身边人手,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

上一篇:浅谈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激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