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与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职业价值观的主体,职业的观点、看法和评价是根据自身内在需要和满足程度来认识的。"90后”青年学生个性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对生活、对事物、对职业有相对独立的看法和观点,但由于年轻、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往往缺乏客观性,其看法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各种文化思潮的涌人使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在这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校学生获取文化营养的途径多了,但由于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再加上学生的猎奇强烈,越是出新出奇的言论越能吸引他们。尤其是社会不良现象和网络的影响尤为严重,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得有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产生厌世、抵触或仇恨、不信任等等阴暗心理。
(二)角色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比普通高等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但由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使得职业角色意识方面的教育深度、力度不能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许多学生从实习期间就表现出职业角色意识不强,不能很快地进人社会角色,很容易混淆角色,有的学生要接受几次教训后才能适应。由于角色意识的不强,使得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三)家庭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温馨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大多数家长缺乏基本的教育心方面的知识,不懂得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就理所当然地推到学校身上。再加上有些家长的工作很忙,压力也很大,往往忽视了与孩子交流;有些家长自身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比较偏激,从而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有些家长对孩子太严厉或太溺爱,使孩子形成自卑、自私、不负责任等不良个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职业价值观,体现其主体性
价值观具有主体性,职业价值观是主体的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主体必须要正确地认识自身以及对职业的需要,而这种认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那么,高职院校怎么在学生在校期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呢?笔者认为,其重点应放在职业道德的教育上,在传统教育中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在讲主体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个体的社会性,主体性是社会化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主体的需要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这样主体的需要才能得到实现,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前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意识、感恩意识等。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院校要立足于现实,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既要把握青年学生的共性,又要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一般价值观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高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开放电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和良好的学习场所。同时,还必须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每个教育者都要视“教书”与“育人”并重,要有选择地将自己已有的有意义的教育素材和资源合理地引人课堂教学;后勤人员要树立服务师生的观念,在服务过程中把握育人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氛围。
(三)融合校企文化,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必须与发展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能脱离市场,不能空谈。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在合作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引进,并将其融人校园文化建设中,共同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这样,一方面,可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的认识,这对学生尽快地转换社会角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生活,寻求自我职业需要与职业实践之间的关系,形成既符合自我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职业发展规律的职业价值观。
(四)学校、家长、社区三结合,建立心理教育知识平台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笔者在上述探讨高职学生问题时,已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比较大。所以,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缺一不可,有时学校的大量教育工作抵不上家长的一句话或者社会的一种现象。要提高教育效率,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的通道、学校与社区的联络系统以及为家长提供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咨询平台,从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高职学生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操。对班主任、辅导员等管理人员队伍加强心理学培训,不断补充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五)加强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单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还必须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少数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要把批评教育与纪律处分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总之,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原因、对策,可以科学地引导高职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识和选择,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弱化社会消极影响,抵制和摒弃消极的价值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技能型、管理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