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教师能力对教学质量的保障
众所周知,用“昨天”的教师教“今天”的学生,要让学生去适应“明天”的工作,必然会导致学生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错位。引领行业先进科技的教师队伍,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巨大的贡献。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就应该懂得应用今天乃至明天的科技,如何做到这一点?
南洋理工学院从“教学医院”现象得到启示,这里的医生同时也是专业的教师,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始终是与实践相结合并紧跟医学科技的发展的。教师的水平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临床实习中增长。他们将“教学医院”的模式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教学(如图4),
没有的营造硬件实习或是在学校举办用于教学的简单的生产加工厂,而是从理念的层次,让教师主动承担真实的项目开发,吸收学生加入实战的行列,打造出了一批批集工程师与讲师于一体的掌握领先科技的教师团队。
这一理念推广到全新加坡的各所学院,在强有力的教师团队的推动下,用于教学的项目完成了从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再到跨学科的真实的综合(intergration)的转变。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日益加快,为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与形势,各校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有计划的进行资源的规划,分析新技术培训的需求,定期的送出人员出习世界领先技术,学成后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同事,带起一个团队。此外,对处于培育期的新专业,学校还提前安排需要调整研究方向的人员到位,并辅以相应的进修与培训,确保专业筹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