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策略与实践

2015-06-20 01:1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策略与实践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障碍 “治病求本” 方法策

  关键词:大学生障碍 “治病求本” 方法策略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现象,已得到四家相关部门重点关注。根据我们对河海大学学生的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显示,心理障碍阳性者达27. 06%。实践表明,采取体育课程结合传统养生“治病求本”和“整体观辩证施治”的方法策略,对于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众多的,青少年(取10-- 24岁年龄段)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相对较高(约29%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加,竞争的激烈,加之中国目前独特的家庭模式、应试,使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反映更加突出。

    1998一2001年,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显示,在23所高校5220名学生中,通过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中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

    2002一2005年,我们对河海大学1一3年级2942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心理问题阳性率达27. 06%。    大学生有了较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会表现出厌学、学习心理动力不足,躯体形式障碍和情感异常等,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状态。

    针对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尝试用各种干预方法予以解决。常用的方法包括:抗抑郁、抗焦虑物疗法,心理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但仍然不能满足多种心理问题治疗的需要。主要原因是以前西方心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往往把躯体和心理分开考虑,忽略了身心综合调理。近年来西方心理治疗领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疗法整合趋势。实际上,中国传统和养生学中早就有“性(心)命〔身)双修”及其“治病求本”和“整体观辨证施治”等方法策略,在数千年的医学和养生实践中被证明十分有效。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具有以实践(锻炼)为主体,对身心健康同时产生作用等特点。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我们根据“治病求本”和“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思想,采取传统养生法与体育锻炼相结合进行“对症下药”的方法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所谓“治病求本”和“整体观辨证施治”,即以人的身心健康整体观为核心,通过对大学生身心两方面问题的根源、症状、现象等的分析与归纳(“辨证”),根据其主要矛盾(“治病求本”)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症下药”的“施治”—锻炼与节),从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强壮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经多年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心理(精神)压力过重,引起的某种程度的气机紊乱和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两次【2003年58人样本(大一学生)和2005年48人样本(大二学生)】试点结果表明,通过相应的养生体育锻炼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调查与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学生除"SCL -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阳性比率高以外,还有以下问题较为突出:

    1我们的调查表明,心理障碍阳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1)神志方面的问题比率最高,如思想不能集中,失眠,易忘事等;(2)消化肠胃方面问题,如常想吐、腹泻、消化不良等;(3)身体虚弱,如贫血、头晕、易疲劳等;(4)身体其它不良反映,如常会喉痛、关节痛等。

    2在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的选项中积分最高的前十项分别是(185名大二、大三的学生,包括试点班的77人):(1)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2)不能集中注意;(3)容易烦,脑和激动;(4)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S)健忘;(6)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7)做事必须反复检查;(8)经常责怪自己;(9)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10)难以做出决定。

    3.大学生“心理(精神)压力”较大,主要在以下8(2一9)大方面(我们认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与其有密切关系)。对问卷“进人大学后对自己有一定影响的心理压力(心理紧张因素)主要有哪些?”的回答是:(1)无;(2)人际关系;(3)学习;(4);(S)就业;(6)健康(身体不太好);(7)体适能;(8)爱情;(9)技能能力;(10)其它(10个字的内容)。

    4.本次试点班共77人,试点前的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障碍阳性者为48人占62. 34%,其中“抑郁”因子阳性者有17人,“焦虑”因子阳性者有11人,“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两项因子阳性的人最多,分别为36人和28人,另外,“偏执”25人,“敌对”17人,“神精病性”10人,“躯体化”9人和“恐怖”3人,等等。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又可看到另一个间题,即大学生心理障碍阳性者具有多项因子阳性的特点(不是单一的因子阳性)。

    心理障碍阳性的同学还有一些不良的表现特征: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不耐烦,心情烦燥,反应迟钝,提不起兴趣,孤僻,不合群,在上体育课时,时常出现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和做练习,站在旁边两眼发呆,行动迟缓、散漫等。

    心理(精神)压力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作用。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精神)压力”大不仅仅来自学习一个方面,集中度最高(最主要)的“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和“经济”等方面“压力”,这些又恰恰是大学生天天都得面对而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识神”和“元神”和谐与矛盾的统一。简言之,”识神”是得之于脱离母体之后,感受万事万物而形成的后天之神;元神是不由意识所支配的主宰着人体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先天之神。《性命圭旨》曰:“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等,传统对“神”的认知也是中华医学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精彩之处。

    “识神”是意识、思维和心理的总和,并以人的后天”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运用为主要内容,是喜、怒、哀、思、悲、恐、惊的根源,所以“识神”有高度的可塑性,它的表现程度与一个人的资质(愚钝或聪明)、所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有关。

    “元神”是先天的,是人体生命运动的”知识库”和调控”中枢”。中华医学认为它储存着人类智慧、经验的遗传信息和人体潜能应用的开关密码,它包含了所有生命发展的要素。“元神”的通常作用是最大限度地调控机体内环境和内外环境的最佳平衡状态,主宰着人体生命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人的生长、机体的修复、再生、代偿等。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和人类而生存的,因而无论是维持(调控)其内环境还是内外环境的平衡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及其作用和功能等整体性的协调过程。

上一篇:高校教师教学道德分析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