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健康关心、的力度不够。大多数高校都只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可选可不选的一门选修课来开设,其重视程度由此也就可见一斑,尽管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
此外,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良造成心理障碍也较多。还有其它一些复杂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这些因素有些是突发的,有些是长期困扰的,有些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有些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常常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加以高度重视,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帮助大学生解决的心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与角色的转换
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其症结是自我角色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因此,学校首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环境,逐步审视自我,调适自我,力求尽快实行环境与角色的转换。
1.进行自我设计,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大学生历经激烈竞争,而当他们踏人大学后就有激战后的轻松之感。针对这种情况,应引导学生们认识到,4年弹指一挥间,应抓紧宝贵时间在心理、人格、知识、能力、修养等各方面来充实自己,为今后的择业、工作作准备。为了有效地利用大学校园内的知识资源,跨进大学校门就应设计4年后自我发展的方向。当然,设汁不求准确,求的是4年的奋斗目标,并在4年中有意识地、不断地调适。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但要提醒学生不能好高鹜远,须量力而行。与此同时应重新探索学习方式,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大学里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配合教师的授课辅导,因此,学生就应反省自己的能力基础,并分析强弱之项,设计怎样安排时间,怎样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班主任和辅导员要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关心和诱导,使大学生尽快度过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时期,渡过学习上的“断乳”难关,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以诚待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都怀有闭锁心理,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不善言谈,担心自己缺乏社交风度,不被人重视接纳。有些同学很想与人正常交往,却生性内向,过于腼腆,存在思想顾虑,从而游离于校园交际圈外。学校要关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大胆参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只要以诚待人,心胸坦荡,即使交往方式偶有不当也会被人谅解接纳,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嫉妒心的防范。
(二)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奋进的生活观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