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2)

2015-08-10 01:44
导读:1.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把网络道德教育纳人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网络

    1.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把网络道德教育纳人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网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网络道德教育,因此有必要开设网络道德课程,把它纳人高校德育教学体系中,行之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如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加“遵守公德,创建网络文明”的内容;在《基础》课中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的专题。实践证明,把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对建立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运行机制和运行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

    2.强化网络制度建设,加强对不良道德网络行为的监控。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19%年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有关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进人21世纪以来,在国家有关法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各地各高校制订了《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学生宿舍网络管理办法》、《学生网络违纪处理规定》等规定,要求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但因为网络的虚拟特点,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有时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及网络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同时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比如组织专人加强对公告牌、聊天室和“论坛”的管理与监督。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保证大学生成长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3.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转变德育观念,变他律德育为自律德育。网络的特点是数字化、虚拟化。在虚拟的网络中,人的身份符号化。针对这一特点,要求变他律德育为自律德育,着力培养能自己做主、自己负责、自己管理的道德主体。在自律道德体系中,高校德育应充分发挥其“感召”功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使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愿望的同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培养学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标准和方法,使他们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在网络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芬、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劣、反动、色情信息的侵袭和诱惑。

    4.建立网上德育阵地,设置学校德育专题主页,进行生动活泼的网络道德教育,实现高校德育网络规范化。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人校园文化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要重点建设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阵地—校园网,实现教学、科研、宣传、管理、等信息的共享,让校园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帮助大学生自我培养文明使用互联网资源的习惯和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此外还在网上开设丰富多采的栏目吸引大学生到网上交流讨论。网上环境相对自由,气氛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能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讨论,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网络在形式内容上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推陈出新,办出思想教育主页和网站的个性特点,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用美好的作品吸引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感染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用有益的信息充实学生,倡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浏览者访问,增加点击率,只有点击率高的思想政治网站和主页,才能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并发挥良好的启发、培养正确网络道德的作用。

    5.培训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过去教育者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一般教育者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更高的学识,具有较高的威信,易受到教育对象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在网络时代,学生理解信息多维化,他们很难简单地按教育者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悟信息。他们的自主意识更强,理解接受信息更主动,常常自己独立自主去判断选择,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被打破。因此,。网络需要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又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这支队伍除了具备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般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外,还要有新的观念,要对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网络法规、网络理论,网络文化等作深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时代的网络德育教育形式,完成网络背景下的角色转换,并且富有亲和力,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这支队伍还要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熟练运用BBS,OICQ和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接触学生喜爱的网站。对网络道德进行切实的体验,形成理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网络吸引力,渗透力,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中产生的问题。有了这样一支队伍,网络道德教育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在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同时,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德育队伍,把高素质的人才优先选拔到德育岗位上来,采取切实措施,对有敬业精神和素质较高尤其懂得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重点加以培养,并通过各种渠道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最后形成一支有实力的教师队伍胜任网络道德教育。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