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2015-08-09 01:0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网络 

    〔关键词」网络 

    〔论文摘要〕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已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发达知名大学非常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面向大学生、以大学为中心面向社区及以为中心面向社区的三种教育模式.我国应以高校为中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建设,开展网络道德知识和情感教育,在网络服务和中育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5年7月21日《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中18至30岁的网民数量占总数的55.1%,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占51. 6 %。可见青年大学生是参与互联网络最大的群体,也是深受互联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互联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海洋,这个信息海洋既能提供许多及时、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这些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正演化成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因此,当前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络带来的道德问题

    (一)网络道德认知

    价值迷失。众所周知,网络中信息的快速打破了原有的国家、地域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可以实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交融。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各的社会思潮和观念,人们在深切地感受到东巨大差异的同时,也很容易陷人一种迷惘的境地。

    责任缺失。在广阔的具有极大的自由度的网络空间中,人们容易忘记终极目标的追求,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摆脱了传统的社会管理和控制,进人到一个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新天地,往往有一种“特别自由”、“解放了”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极易摆脱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的束缚,道德认识不全,从而丧失道德感和责任感。

    (二)网络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冷漠。随着一些“虚拟学校”、“虚拟公司”、“虚拟”等虚拟事物的诞生,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电脑的频繁接触。人们之间的交往则以间接形式为主,以符号化为特征,交往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表现为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使熟人社会中的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淡化了。

    恋爱迷惘。恋爱,无论是中外仿佛都是永恒的话题。许多人都具有强烈猎奇的,由于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反而更增添了网络恋爱的神秘感。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中所倡导的一些恋爱观如“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爱不分国界、年龄、民族、种族”等等,都为网络恋爱注人了一剂催化剂。然而,人毕竟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一旦恋爱之友撩起了神秘的面纱,人又回到了现实当中,在把虚拟爱还原为现实爱的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会跌人恋爱迷惘之中,找寻不到归途。

    (三)网络道德行为

    一般失范行为。一方面,网络社会中新旧规范并存、冲突,必然造成网络行为的两重性。这既要求人们遵守纪律、承担责任;又强调言论自由和不受控制,不用对任何事负责。这两者并存将导致大量不负责的漫骂和虚假信息的发布等失范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而一时又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从而在社会中出现大量不受旧规范制约又无新规范可依的真空。

    严重失范行为。黑客行为、盗用他人知识产权、色情引诱在网络上的泛滥,无疑为网络道德的严重失范提供了强烈的诱因。加之网络道德其它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作为基础,个别严重失范行为已成为网络犯罪的主要来源。

    二、国外知名大学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

    从全球来看,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几乎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步。相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发展水平高,普及和网络的时间早,面也较宽,因此在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工作上可谓先行了一步,已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计算机和网络发展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其网络道德教育的也可以说是发展得最早、最完善的。在美国,网络或网络道德已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信息伦理、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课程,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的同时,还培养了网络道德研究的后备人才。早在1976年美国应用伦家w。迈纳(Walter Maner)就提出,计算机伦理学应当作为的一个独立学科而存在,为发展这一学科,他在大学开设了计算机伦理学课程,并于1978年出版了《A Starter Kit for Teaching Computer Ethics))(《创使者开展计算机伦理教学的资料》)一书,为计算机伦理学在西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此后,计算机伦理教育在西方诸多院校中发展起来,其中,1985年约翰逊与斯纳伯((JohnSnapper)合著,沃兹沃斯出版社出版的《中的伦理问题》一书对计算机伦理学进行了详细阐述,是公认的为计算机伦理学标准教材。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伦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人20世纪90年代,网络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后,计算机伦理学也进人了网络伦理的发展时代。

上一篇:浅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