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大德育体系的建构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存在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矛盾。高校德育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义思想教育。但是广大学生在社会上耳闻目睹许多人为了金钱、地位、名利而奔波,忽视集体主义,重视个人主义;家庭教育则重在考虑子女的前途,引导子女在求学、就业等问题上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共同体的高度交互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密切关注群体的思想动态,引导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大德育环境的构建。
三、从网络维度审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受教育者的内心要求。”所以我们应重视网络学习共同体所隐含的德育因素,并从网络道德的维度来审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培养责任意识
网络虚拟环境中没有中心,可以匿名。由于“匿名者”自认为不会被追究,责任感就会弱化,不愿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进而就会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行,言语偏激,甚至歪曲事实氐毁他人。有些人会利用掌握的网络知识,攻击别人电脑,窥探别人隐私,窃取他人账号,利用高科技犯罪。所以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我们应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责任涉及到成员的学习动机和成熟度,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意识”是成员责任的具体体现。网络共同体成员在反思自己知识建构的同时更要反思学习的社会性因素,比如人际关系以及是否对共同体作出了贡献。当成员开始从共同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积极为共同体作出贡献时,责任意识便形成了。在一个社会团体中,只有使成员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并感受到团队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才会使共同体成员自然地形成共同体意识。因此,赋予共同体成员以身份和职责,使他们在共同体学习中担当被公认的社会角色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2.防止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所以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我们密切注意学习共同体的极化程度,及时准确的把握学习共同体的舆论动向,对于由群体极化造成的不良情绪以及破坏社会稳定的舆论进行了网上疏导,对于具有离间作用的、易造成严重群体极化的、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言论予以有力驳斥和回击,从源头上防止网络群体极化的发展和漫延。例如,建立精干的专家级助学者或者请专门的思想工作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在网上多发表具有专家水平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群体中的影响力,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适时的评论。
3.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参与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与人环境,真正做到教育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的三维统一,努力曾强德育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共同体,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建立各种网络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自主的责任感,使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德育实践中,将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的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学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平台,充分让学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