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探(3)

2015-08-14 01:12
导读:(二)改善大学生的网络内外 1、改进校园网。 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途径一是校内校园网,二是学校附近的网吧。对于网吧,应动用和政府的力量,

    (二)改善大学生的网络内外

    1、改进校园网。

      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途径一是校内校园网,二是学校附近的网吧。对于网吧,应动用和政府的力量,以规范的形式强制推行网络;而对于校园网,则完全应该把它建设成为网上德育工作的一块阵地,要加大力度,办出特色来。首先,要不断增加鲜活的网络道德内容,如可以将党的政策方针、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输人校园网,还可以将道德教育信息穿插在大学生喜爱的板块中供大学生阅读,并适时地引导大学生思考、讨论,并开设网上“辅导员流动站”、“聊天室”等板块,指派专业的德育工作者上网与大学生交流,就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其次,要将网页打造得更加精美漂亮,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校园网的建设既要在外观上下功夫,页面设置、画面色彩、声音效果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要在内涵上做文章,要多设一些权威性的道德教育站点的镜像,还要设立一些富有特色的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个人主页,以增加点击率。第三,要加快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并提供更为优惠便利的上网条件。校园网的硬件设备要及时更新,以加快上网的速度,要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使用和学习;网络内容也要不断更新,要有针对性地将学校的宣传版制成网页,定期推荐一批好的网址,大学生正确上网;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提供的校园网络空间和更多的网络免费资源,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

    2、建立一些新型的德育网站,以先进的手段和丰富的内容,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人格。

    互联网的网站不计其数,但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大学生眼球的德育网站却并不多见。为此,政府部门应协同有关教育机构及高校开设一些大型的党建、团建网站;还可以建立专门性的为大学生服务的网站,通过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大学生感兴趣的、能切实为大学生服务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另外,还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知名的优秀网站合作,推出网上大学生系列活动。这种合作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网站知名度大、点击率高的特点迅速扩大大学生工作的影响范围,又可以影响德育网站的建设方向,还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节约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方法

    1、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高校教师大多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较好的个人素质,在大学生中也往往有较高的威信,他们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取代的。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成为网络德育工作者,他们既要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以娴熟的网络技术水平吸引大学生,又要以身作则,以高尚的网络道德影响大学生,并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2、创建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模式。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基本以说教为主,教育往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为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环境。在网络中没有权威、等级、高低之分,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放下架子,以平等和互动代替权威和说教。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模式应是在平等轻松的情境下引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强调的是使教育者与大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注重的是风格的平等与交互性,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的手段。

    网络信息量大、速度快,又能提供大量的文本与超文本信息,实现声、像、文字的结合厂这既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及覆盖面,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网络时代道德教育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内容将更加丰富,方式也将更加灵活。如可以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把网络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大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网络道德的渗透教育,可以组织一些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把网络素质教育、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渗透到普及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如通过网络创意大赛、网络软件设计比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的同时,遵循应有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四)加大网络道德的校内外监控力度

    1、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

    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管理机制和舆论氛围,使整个网络社会形成扬善祛恶、扶正驱邪的良好道德驱动力,随时引导、激励、教促人们做有德之人。要订立比较详细、并易于操作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张贴于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以对大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同时,将部分最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变成相应的法律规范,使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并轨。再通过道德教育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合力,对善举德行予以倡导、褒扬,对不道德行为予以谴责、鞭挞,对网络犯罪行为给予必要的制裁。

    2、加强对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技术监控。

    要建立和加强网络防卫系统,规范网络运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如安装信息过滤软件,加强对局域网和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等方式,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