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探微

2015-08-15 01:2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探微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网络建设 网络道德 高校 网络道

  关键词:网络建设 网络道德 高校 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信息 时代课题 信息法 商业活动 互联网 全方位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全方位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人们的阅读、交流、娱乐乃至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进行,世界被网络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加强对在校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网络道德包括了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与使用中遵守信息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信息犯罪等内容。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5年1月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总数已达416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为9400万人,网站数为66.9万个,中国大陆IP地址数已达59945728个,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74429M。网民的迅速增加,使互联网的效益和效益得到空前的提高,但同时也为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犯罪提供了便利。在各种信息犯罪活动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犯罪多以青少年的介入为主。互联网的隐蔽性导致了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进行的显示,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据国内外已经发现的信息犯罪案件统计,犯罪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占80%左右,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尽管青少年信息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德育内容的相对滞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过去学校教育强调的是计算机知识的技术层面,教会了学生使用电脑的技巧,但忽略了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要求,以至于造成了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学生懂得私拆别人的信件有悖道德,另一方面在网络世界却不认为偷看别人的邮件是不道德的。可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网络道德原则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以数字化信息为联系的中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这时传统的、直面的道德舆论难以进行,由于不少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性、面具化,道德舆论的承受对象就变得更为模糊,道德自律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网络道德具有全民性、兼容性、互惠性和自由性等原则。

    1.全民原则。指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一是平等原则,即每个网络用户和其他网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他都应该享有,而网络共同体的所有规范他都应该遵守,并履行一个网络行为主体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二是公正原则,即网络对每一个用户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应该有特殊用户。

    2.兼容原则。指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网络交往过程中行为的规范化、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

    3.互惠原则。是指任何一个网络用户,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又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任何用户均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所要求的责任。互惠原则集中体现了网络行为主体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4.自由原则。是指网络行为主体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干涉别人的行为、压制别人言论自由。但是,自由不是绝对的。要想使每个人拥有网络自由行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网络行为自由必须在网络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实现;二是个人网络行为自由不能妨害他人的网络自由。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都要参与的系统工程,其中学校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

    1.学习网络法规知识。学法、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大学生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明确自己在网络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的做法可资借鉴。该校规定:新生人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校方为此专门制定了一本使用守则,向学生解释诸如攻击计算机网络和发送伪造的电子邮件等行为是错误的。经过短期培训后,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

    2.加深网络道德感情。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和体验新鲜事物,勇于创新。利用他们对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创建自己的网站并做好维护工作。利用网上资源和校园网,做到班班有网页,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他们接触网络本质,了解网络原理,体会网络管理的乐趣和艰辛,增加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深爱护网络的意识和情感,从根本上杜绝妨害网络行为的发生。

    3.参与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

上一篇: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