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2015-09-11 01:0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教师话语 教学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教师话语 教学

  论文摘要: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运用该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话语,不仅能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学中的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为改进和评价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作者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一、研究教师话语的重要性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早在1991年于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一书中就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人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话语是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它既是目的语的来源,也是课堂的手段。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Krashen的“输入法”认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才能习得外语。”在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是学习者“输人”的最大、最可靠的来源。适当的教师话语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其交际能力,直接影响语言的产出。因此,研究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真研究教师话语可以促进英语教师对教学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有效教师的课堂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师话语研究现状

    话语分析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课堂话语分析倍受语言学家和学家的关注。西方语言教学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系统研究课堂(West, 1955;Moskowitz ,  1968 ;Flanders ,  1970 ) 。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对课堂用语进行潜心研究,如:Graies , Sinclair & Coulthard。到了80年代末,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话语探究方面,并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话语进行了类型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言教学课堂中教师用语、教师行为有了更细致的研究,如:Peterson    1993;Faber1995;Elbridge   1997,Jones1997 ,  Horn 2000。近年来国内与西方在外语教学研究上已逐渐接轨,国内许多学者对课堂话语进行了研究,如,周星与周韵,刘家荣与蒋宇红,胡学文等。但总的来说,在国内关于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及话语模式的分析还比较少。本文拟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中的问候寒暄语、课堂提问、指令以及反馈语进行一定的探讨。

  三、Austin-Searle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由英国牛津学派分析家Austin1955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系列讲座《论以言行事》( How to DoThings with Words)时首先提出的,后由Searle ,Grice等人加以修正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语用学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人类语言并不是单纯的“声音和意思”的结合,语言可以产生行为。只要说话者说出有意义、可以被大众接受的话,他的话实际上已经有了行为结果。因此,他把这种行为称为言语行为(Speech Act )。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说话时,在一般情况下,都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它们是: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以及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 )。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诸如:陈述、许诺、命令、威胁等行为。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

    国语言哲学家塞尔John J.  Searle进一步研究揭示,人们讲话时可以实施五种基本言外行为,即(1)指令行为(directives ),表示言语行为具有发话者试图让受话者去做某事的功能,所表达的状态是希望或愿望。(2)断言行为(as-sertives ),表示言语行为具有描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功能。(3)承诺行为(commissives ),表示言语行为具有发话者对某一未来行为做出许诺、担保、威胁等功能,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意欲。(4)宣告行为(declarations ),表示言语行为导致客观现实与所表达的命令内容产生一致。(5)表情行为(expressives),表达的是发话者对某种事态、某种事情所持的感情、态度或某种心态。Searle继承和发扬了Austin的理论,强调了三种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三类言语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每个话语事件都代表一个言语行为,只不过有时候这个行为表现得较为直接,有时候表现得较为间接罢了。

  四、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话语

    英语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指的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组织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话语,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对学生发出的指令与评价等使用的语言。SteveWalsh在1999年国际英语教师协会第33次年会上指出,外语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因此教师话语既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工具,又是学生语言输人的最大来源。教师话语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话语使用得当与否,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

    (一)问候与寒暄语

    问候与寒暄语是教师每次上课开始时使用的课堂用语。英语课堂上教师常用“Good  morning,class j " , " How are you today”等表达方式来问候学生。这些话语本身并没有太复杂的结构和很深奥的意思,但是,在课堂语言中,它可实现言语行为理论的三种言语行为。首先,说出问候语完成了言内行为;同时完成了言外行为,即与学生寒暄问候,建立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进人学习状态;此外,这个话语还有个言后行为,即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打下基础。

    如果英语教师只是形式单调,千篇一律每次都只是地重复“Good morning, class”此问候语只是完成了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却不能完成言后行为。因此,教师话语应该多采用一些让学生感到亲切,使他们有进行进一步交流的空间的问候寒暄语。如:How are you today? What' s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 was your weekends Didyou have a good times Were you busy studying? Whatdid you do?等等。这些问候语很好地诊释了言语行为理论的三种行为。利用环境、天气、节假日、学生活动等为话题进行师生交流的问候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教师由此可以巧妙地开始教学,学生也能自然地进人学习状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在教学中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更多地利用语境和情境进行师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欲望与空间,使言后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问语

    言语行为理论为课堂问答话语实施不同功能供了理论依据。提问可以使言有所为。即通过说出(言内行为)“提问”(次要言外行为)这一言语,间接发出指令(主要言外行为),使听话人按照指令行事(提问的言后行为);“回答(言内行为),如解释、造句、朗读等(言外行为)。?见下例:

上一篇: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