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5-10-14 01:2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论文摘要:生态文明是我国顺应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的。文章论述了初级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笔者从生态文明初级形态的理论出发,提出了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并从高等林业教育要为现代林业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注重培养农民的生态观念,大力研究生态建设制度,积极培育和生态等方面阐述了高等林业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的发展战略。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中央及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这是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作出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的形态及特征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人类社会或一个、一个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具体形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可分为初级形态的生态文明和高级形态的生态文明。我国现阶段努力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初级形态的生态文明,所谓初级形态的生态文明指的是在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而高级形态的生态文明主要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这个进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一,绝对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功利主义时期。认为万物为人类而存在,只要人类需要就可以任意地改造自然,只有人类的存在价值而不存在自然自身的价值,文明仅限于社会文明,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明。其二,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时期。反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持续的健康和富裕。在不触动人类伦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单纯依靠技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其三,自然价值的生态文明时期。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路线是文化的,仅仅依靠技术的改进远远不能奏效,必须确立新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文明观同以往的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与物质文明是一致的。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应该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联合国指出:全球森林已从76亿公顷减少到38亿公顷,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并强调,“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更重要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首要地位”。2007年12月17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国际森林文书》中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要履行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制定和实施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将林业发展纳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这是对林业重要性的准确判断,预示着林业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与林业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深化,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营和利用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认识单株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森林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有30%左右的面积,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以其在陆地上分布的广泛,森林生物量占地球生物量的60%以上,森林的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全球50%以上生物种生活在森林之中,森林既是人类产生和生活的摇篮,又是繁衍的家园,既是人类不可缺乏的资源,又是人类的重要生存环境,同时森林在改善地球环境,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有着特殊重要作用。由于上述对林学及森林认识的深刻变化,使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从长期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中心,已逐渐转变为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作用为核心和重点,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的思想和目标,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教授认为:林业以培育森林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使命,是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发挥巨大作用。以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生态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环境基础、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具体而言:林业通过生态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林业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林业通过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唤起人们的绿色意识,促使人们形成尊重白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厚重的文化支撑。

  三、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林业承担着优化生态环境与促进林业发展的双重使命,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的首要任务是为现代林业发展大力培养高级林业专门人才,切实履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

  (一)为现代林业建设大力培养“生态型人才”

    “生态型人才”,首先,必须具备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观,真正感悟自然是人类生命存续的基础,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内在的精神信念。其次,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人类的生产劳动、物质财富的创造要本着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再次,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应成为人类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高等林业院校“生态型人才”的培养应当建立和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大胆改革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建立环境生态教育模块,将环境生态学系列课程列为高校基础必修课。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使其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上一篇:浅谈对高等林业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关于跨文化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