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五.关于理论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回归生括世界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理解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针理论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但是,理论是一般,实践总是具体的,同时由于理论回到实践、实践一般要经过若干中介环节而可能冲淡两者的内在关系,因而理论自身对于实践又有某种“脱开”的倾向,正像马克思所说,具有“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的可能。因此,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针,不可能是自发自在的过程,而只能以时代条件和实践发展要求为观照,是一个高度理性自觉的过程、强化“问题意识”的过程,甚至是高超的设计过程。
应当看到,我国将长期处于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谋生手段”。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的洗礼,体制已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已出现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会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新课题、新要求。列宁曾讲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针,最为突出的要求是回归生活世界,紧密结合并着重以下列课题为背景条件:(1)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关系问题;(2)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3)现代世界与传统的关系问题;(4)素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问题;(5)知与行的转化和内化关系问题;(6)理论与的关系问题;(7)理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等。
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契合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观念、原则、方法、步骤等作出了全面的谋划、规定和阐述。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要贯彻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现代教育视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毋庸讳言,七年多来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因而这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极为现实与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最为突出、最有难度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种意识形态性很强、需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特定教育中,如何以 “学会学习”的原则和创新性思维方法,探讨提升理论教育成效的“可持续性”问题其中,根本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就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构建而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因为任何能力和素质的形成都只能依赖于一定知识的获得,一定能力和素质的展现也必须以知识为工具性支撑。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只有通过一定的体验体认机制而生成人的某个方面的素质,才能内化为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相对而言,能力是较为具体的,素质则是提高能力的先导和灵魂,是持久发挥作用的因素。因而,素质实际是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驾驭状态,是使知识和能力“活”起来的建构性的思维养成。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中心环节,就是要通过理论知识运用的反复演练,包括以“问题”为出发点的分析解读社会现象及自我改造的实际演练,着重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而又较为巩固的理论素质和政治素养,把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统一起来,内化和生成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单纯依靠课程教学不可能全面达到这种要求,但至少应当奠定其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