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4)

2015-11-06 01:19
导读:七、关于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相承接问题 每个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创

  七、关于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相承接问题

  每个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无论是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人们(包括当代大学生,尽管他们的现代意识很强)总要生活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之中。当然,民族文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这在上和现实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理论教育来说也是这样,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辩证连接起来。

  早在新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运用、宣传和教育都要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党的有关文献也曾明确提出,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这是完全正确的。其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及其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种“相承接”的结晶。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的中国化问题。这个问题当然非常复杂,但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置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转换为中国的话语系统(文字已作了部分这方面的工作),教育的方式必须采取民族性的、大众式的、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路径和方法,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经验主义或“六经注我”式地“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做法是错误的。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即便是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历经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洗礼和创新重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而赋予其时代性内涵。所谓“相承接”,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并未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当然也包括中华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当然也包括中华文明发展的现代成就和现代表达。因此,两者达于“自然的”融通,一体化于教育实践,理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使然。

  八、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相适应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相伴而行。中华民族的崛起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就是一种世界历史性存在,它的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在人类世界的全面胜利。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相适应,必须着眼于全球性的理论视野,必须建构和谐世界的思维方式,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崛起的自觉意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类文明理念、民族文化精神及走向世界的宏大志向统一起来。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当今世界,全球化日趋加快,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我们的理论教育应审时度势,以宽广的胸怀和多维的视角审视、贴近世界历史的变迁,占领世界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在理论思维方面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历史趋势,为学生融入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实践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精神动力。

上一篇: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