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

2015-12-15 01: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

  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范式经历了 多次的 转换与整合,其中,从“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具有其的必然性,意义重大 。“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 向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成为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由唯社会价值向社 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转变 ;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所形成的思维 观念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 育实践 的不断深入,其范式也在矛盾冲突、理性反思和科学整合中不断地完善和拓展,从而逐渐寻 找到一种共同的信念规范和价值旨归。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这一特殊背景下,对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与整合进行梳理和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及其转换的必然性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两种价值的有机结合和平衡发展才能保证思想 政治教育的正常运行,这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纵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不 难看出,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是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的。新中国成立后,在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社会本 位”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这种范式以社会的需要为指导,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 价值,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党和的认同感。在 这种范式之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国家 培养了 大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但是,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其中固 有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问题较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过分突出政治功能和功能。以社会本位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范式把满足政治的需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从而就 把思想政治教育窄化成了政治教育。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它的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 括了政治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教育、健康教育、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把思 想政治教育窄化为政治教育,当然就导致了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的状况出现。
  (2)忽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传统的做法 是将教师视为唯一的主体,把学生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 这忽视、压抑甚至贬损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导致了纯单向的“灌输”甚至是强制性的压服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形成了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在以社会为本位的范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在教育模式上主要采取的是“我打你通”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分对象,一刀切, 一 锅煮,一律化……这种无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无视教育规律的做法,忽视了人的内在的精 神与主动性,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人成才的需要相脱节。“社会本位” 的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往往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 成才重视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要求。

  2.“社会本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演变及其转变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把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过程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逐步走出了“泛政治化”的狭隘视野,开始关注 人的物质需求和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而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 况下,人们也更加关注精神上的需求,关注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随着改 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的经济成分、人们的就业方式、社会组织的形式 、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这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趋于多元 化。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需求更加丰富,使传统 的“社会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明显减弱,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不能 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去何从,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 要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 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 全 面发展。”[1]江泽民的这一论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也使我 们对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在认识论和价值观上有了重大的突破。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 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理论上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 转变奠定了基础。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意见》成为全面 部署和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上一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转变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