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3)
2015-12-27 01:01
导读:七、“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是形成和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的产生,了人类上第一个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
七、“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是形成和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的产生,了人类上第一个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意味着人类彻底摆脱了人剥削人的历史,是全人类的解放,所以马克思主义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马克思主义从保障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上,揭示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物质上保障了人的生活和发展,进而真正把人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同时,马克思主义重视人,还因为他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把人作为历史发展的创造者,毛泽东说:“世界上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401页。)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作用,就要求社会和学校,要重视大学生,认识到在进一步完善体制的今天,现在在校大学生,将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人才,使他们为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做出较大的贡献,关键在于是否重视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大学生的特征和成长规律,能否科学地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八、人的本质理论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劳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所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就人的涵义来说,人是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性动物,它规定了人是生物、实践和社会的统一,进而就人的本质属性来看,它是自然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三位一体”的统一。因而人的本质理论,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要重视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和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大学生正处在急剧变化的生理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生理需要,要重视大学生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目前有的大学生家庭困难,生活状况不佳;有的大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对异性的性渴望和冲动时有发生,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性问题,要注意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针对性的引导。总之,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忽视大学生的基本生理要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锻炼、实践中创造、实践中成长,做好大学生的工作,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有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作为基础,进而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提高学习的动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受到,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中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进而使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同社会的需要相适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找到大学生同社会的切人点,改变目前一些大学生抱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心态。
第三,大学生的社会性决定了大学生同社会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加之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社会关系对他们来说相对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同社会。他人的各种关系,引导大学生尊重别人和自尊自爱相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理论阐明了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人的本质属性的自然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的“三位一体”在大学生身上的反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决定了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自然性、实践性和社会性所产生的需要以及对这些需要的制约,社会现实对这些需要的满足和制约,大学生这些需要对社会的作用,都迫切要求高校德育工作给予满足、调节和控制。其次,由大学生的本质属性所引发的需要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大学生问题的出现,大学生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一方面,社会规定着大学生沿着什么方向成长;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成长对社会的影响起着什么样的效果,促使高校德育工作给予一定方向性的保障。再次,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社会需要,一方面,要求社会和学校为他们提供满足合理的社会性需要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要求对他们不合理的社会性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五,人的本质理论规定着高校德育工作,要把“人当作人”,要尊重大学生、对大学生要平等相待,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实效,优化高校德育工作,满足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各种合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