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体育明星崇拜的符号结构
皮尔斯将符号分为肖似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这是现代符号学中运用得最广的分类方法,它是按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建立的。肖似符号是指符号和其对象有共同性质,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标志符号是指符号与其对象之间有存在性关系;象征符号是指符号具有代表该对象的意义,并具有任意性,或二者的关系只按人为规则确定。体育明星本人、照片与其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所以第一级体育明星符号是肖似符号。体育明星所传达的象征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不具理据性,第二级符号是象征符号。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故梦都是象征的。于崇拜者而言,梦的形式跟梦的内容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它具有新的能指性,所指具有“神话”般的深意:一见钟情,托付终生。
就传统而言,偶像崇拜主要集中在圣人与英雄两种类型,并常常与宗教、、国家、等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演进,偶像崇拜走向世俗化。在中国这样一个“偶像从一体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化身,到影视明星、迷惘而呐喊的觉醒青年,再到时尚的引导者、个人新英雄主义者、身价亿元的成功人士,偶像体现着文化意义从政治一元化到消费一元化的整合过程。”消费主义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消费主义强调的是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一个直接体现就是偶像的拥趸们现在都以“粉丝”自称,虽然称谓不一,指向都与物的消费性有关。从这些符号可以看出,它们直接指涉商品的具像,消费的是虚幻的商品符号,而商品原有的用途与功能反而虚化了。偶像成为粉丝们制造神话然后又打破神话的符号替代品,因而现代消费直接与符号挂钩。按鲍德里亚的说法,那就是商品观念延伸了索绪尔所指称的符号意义,可以任意地由其在能指自我参照系统中的位置进行确定,用罗兰·巴特的解释,即人们可以主观地对客观对象进行意义粘贴,后现代社会的符号神话因此诞生。
三、体育明星崇拜的符号过程
追星族种种的行为表现,不由得令人想到布坎南所提出的俱乐部理论,“异质化的存在共存于一体,分享的满足与意义的生成。”亦如法者塞奇·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中所言:“人们像社会动物一样聚集一起。他们沉醉于从过度兴奋的人群中进发出来的神秘力量,然后又逐步进入易受暗示影响的状态,就像那种由物和催眠术引发的状态。只要在那种状态中,别人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别人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就像在朝圣、爱国游行、会以及政治集会中发生的事情那样。”就本质而言,粉丝们的明星梦和偶像崇拜只是梦幻而已。
但是人们如果经常把梦想当真实,将“仿真”上升为生活中“超现实”,迷失难以避免。正如鲍德里亚所分析的那样,在今天的社会中,“一个客观的世界是不能被与它纠缠的符号和影像系统所接纳的,真实和非真实不能像水和油那样混合,它们更像是两种被溶解的迷幻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分不出真实和假象、正确和错误、原创与复制,一些人有分辨能力,但他宁愿要错误、假象或人工产品。这样的情形使人们明白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一个是选择精确完美,另一个是有意识地选择假象、骗局、仿真或复制作为莫名其妙地更好、更性感、更激动人心——更真实。”在“超真实”的“仿像”世界中,个体流连于镜像中的影子而难以自拔,把“仿真”看成生活的真实,沉醉在虚拟的梦幻中,迷茫和矛盾可想而知。这种迷失一方面反映在他们思想意识的神思恍惚中:一方面又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中。那些遥不可及的明星与准明星成为粉丝们精神支柱的符号,如影随形,极端者甚至把对影像的追随看成他们的整个生活内容。其实,个体行为的终极目的在于收获社会的认同感,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与自我的认同。如果想象难以变成现实或者梦想不可实现,个体强烈的认同心理遭受无情的打击,就会表现出心态与行为的反常与迷失。詹姆逊曾把后现代性和一个人的破碎的影子联系在一起。他说,虽然身处后现代中的人们力求张扬个性,而实质上异质化的背后,文明的同质性更加明显。在同质化过程中,人却越来越找不到自我,迷失在自我“破碎的影子”里。“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包围在的形式、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人在理论领域的这种状况同样也表现在实践领域中。即使在实践领域,人也并不生活在一个铁板事实的世界之中,并不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之中,生活在希望与恐惧、幻觉与醒悟、空想与梦境之中。”
实质而言,超级粉丝把“空想与梦境”中的形象与心理取向投射在偶像符号中,是失去完整自我的一种表现。他们在“梦境”里不知伤悲,全然忘记现实存在,在虚幻符号中自我陶醉,迷恋偶像倒不如说是迷恋自己。索绪尔说过,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为各种迷离的符号所包围,自身又是别人拆解的符号。在刘翔、姚明“粉丝门”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偶像符号的神奇力量。而后,崇拜者又成为他人顶礼的神奇符号,成长在别人的消费之梦里。也许大众文化的一大魅力就在于,随着能指的不断消解和扩张,一幕幕神话就这样激情上演,不断刷新剧情和角色,演绎出消费主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