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2)

2016-07-10 01:10
导读:3.体育教学通过系列化活动训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以相互接触、切磋、合

  3.体育教学通过系列化活动训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以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容易形成特定的社会化氛围,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篮球和足球比赛中讲究的集体协作和默契配合,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深化。
  4.体育教学通过促进运动中的自我体验,推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树立。体育教学通过相关运动项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等,使自己对自我能力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正确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修正自邑的认识和行为,主动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品质和能力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自信心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5.体育教学通过情绪调控方式方法的讲授,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手段来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如心理调节训练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等,让学生及时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宣泄调控负面的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
  
  三、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的思考
  
  1.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始终贯穿心理健康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始终坚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体育运动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塑造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体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重点突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塑造体育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技巧能力,而且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使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成为可能,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心理品质。相反,体育教师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将直接破坏课堂心理环境,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功能失去真正的内涵。
  3.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要适应学生身心的特点,照顾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同时,不断挖掘教学素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示范、讨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通过设置游戏比赛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等。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方面:可以事先布置好场地,精心设计器材安置方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心态,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4.实施分层级式的体育教学,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级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系列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孤独不合群者可选择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赛、拔河等集体项目,有利于逐步改变不合群、不善于交往的性格;急躁易怒者可选择参加太极拳、下棋、长距离自行车或慢跑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可培养自控能力,稳定情绪;优柔寡断者可选择参加乒乓、网球、羽毛球、击剑、跨栏、跳高等要当机立断的项目,能帮助确立办事果断的性格。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务实体育教学的衔接延升,构筑学生心理健康合力保障体系。要将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不仅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而且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巩固课堂教学的成绩和效果,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展示学生个人优势和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等协作,共同构筑学生心理健康的合力保障体系。 
上一篇:关于高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