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2)
2016-07-22 01:12
导读:三、基于国家建设需要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构建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导向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要把大学生就业与国家建设的需求有机
三、基于国家建设需要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构建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导向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要把大学生就业与国家建设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人才战略发展的测评、相关人才政策的制定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我们以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为基础,通过国家人才战略导向,以现阶段国家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时代要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当前就业形势及岗位要求,选取能够真正体现与考量新时期就业主导方向与学生发展方向的指标,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考核测算并加以综合分析,得出具有符合现实就业政策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结果。评价体系的整体衡量除根据客观的总体就业率数据外,还必须包括当前社会建设需要提供的与专业岗位相配备的供需比、国家对岗位所赋予的意义与人才战略布局的影响等方面的指标。
(一)就业率
从简单意义上来说,就业率是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与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在目前的各级就业体系指标中,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校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在以危机为背景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率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目前国家的人事政策及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分析,在设立该指标体系时,我们将年底就业率设为最终观测点。
(二)
导向
国家根据社会建设的需要,会针对每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制定符合当时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建设,为解决城乡差距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引导与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从近些年的就业情况统计来看,在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引导下,基层岗位越来越受到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基层岗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通过国家项目到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和筛选的毕业生,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他们所在岗位也是目前国家与社会建设最需要的岗位。所以,该指标体系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指标。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配备岗位供需比
这是指国家建设需要由用人单位所提供的适合毕业生的岗位数与当年毕业生数的一个比率。对于这一指标,我们要从岗位设置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度(以政策导向为基准)、需求单位的性质、需求岗位性质、供需比中对专业的需求度四个层面来衡量。国家建设需要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对一个学校毕业生的总需求数的比率是评价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从需求单位及需求岗位的性质上看,我们基于不同的性质来衡量就业状况水平的高低。供需比对专业的需求度,我们应考虑到相同专业的毕业生总数及社会提供与本专业相同或相关(近)的岗位数。
(四)社会认可度
社会认可度可分三个观测点来考量。从国家建设需要的层面理解,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否根据国家建设需要进行培养;从用人单位层面上看,毕业生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岗位的需要;从毕业生本身来说,所在的岗位是否适合其今后的发展。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满意认可度需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进行确认。
四、指标分值的确定及综合评价的标准
指标分值的确定为100分。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有建议分值,二级指标评估评价等值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它们分别是等级标准中的期望目标和必达目标。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根据等级的分类,我们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另外对于“优秀”等级的评定,在指标体系中的“国家政策导向”指标的分值必须达到所设定的标准值才能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