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如何做到“传知”向“启智”的转变(1)

2017-08-18 01:5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如何做到“传知”向“启智”的转变(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逐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看清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明白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自己应该怎样做。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摄入的多少,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素质教育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更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想;关心他们当下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更关心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可能性。传知已经不那么重要,启智才是根本。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转知成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改变教学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学生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师的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这样的教学培养的是“知识人”而非“智慧人”。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开启学生心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跃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好奇心的刺激之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地参与到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一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教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执行课程标准和对学科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过程,而是教师对课程和学科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在整个教学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改变教学方式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应该做点火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激活知识,激发学生活力,充分运用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教学氛围。

    (一)把故事、游戏带入课堂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不妨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把单调的课堂变成有趣的乐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以猴子分桃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景的同时发现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怎么表示呢?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又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协作精神。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在教室里摆一个“小商店”,由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又培养了他们的交易观念,促进沟通能力的发展。

    (二)不直接回答问题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与发展的潜能。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我们需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渠道,学会对知识信息的判断和选择。如在教学“利息”这一内容,对于各银行的存款利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去银行调查或者上网查询,教师辅导,使用“搜索引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进行查询时,可以键入利率、利息、降息等词搜索中文网页。选择点击打开网页,并做好资料的摘录。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