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我国的科学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学方法带有权威性和机械性、课程设置趋向单一性和专门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一是要开设综合性的科学教育课程,重视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二是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三是创设情境教学环境,以探究的教学方法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科学教育;情境,问题;对策
当代世界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科学教育可提高社会科学能力的总体水平,是科技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因此,提高科学教育水平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提高我国人才素质的关键。 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国民教育的主体,决定未来一代社会成员的素质。目前,世界正在快 速走进高科技时代。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便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普及工作的中心。 一、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科学教育已开展了二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首先,从最能直接判定科学教育的水平及其有效性的学生科学素养上看,2003年我国公众达到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正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2%)和专业技术人员(7.4%)次之;列第三位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5.4%)和办事人员与有关人员(4.1%);列第四位的是生产工人、运输设备操作
及有关人员(2.5%)。家务劳动者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不足1%。不同文化程度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高。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依次为1.5%%、6.2%%、10.7%%和13.5%%。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零。 根据追问分析,有13.3%的公众真正迷信,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公众中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数。2003年调查显示,20.4%的公众相信(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 虽然从数据来看有了进步,但是对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同地区的居民科学素养还存在差别,特别是在农村,公众迷信的程度仍然严重。 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产物,国民素质反映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可见,我国科学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1、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输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科学知识变得枯燥无味,错过了学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精神的机会。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忽视了前科学概念。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知道某些事情并不涉及我们的概念图式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的一致性,我们不能直接地接近那个真实的世界。
3、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趋向单一性和专门化
从课程开发的模式看,有两种基本形态: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我国科学教育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分科教学法,体现在如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中。而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起,其科学课程的整合就已开始,从幼儿园到8年级的科学教育早已是综合性的了。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分科课程教学只注重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今天这个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型人才的社会里,单一的学科教育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直接有碍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是不符合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