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1)(2)
2017-08-28 01:06
导读:二、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是道德的载体。小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他们虽然年龄尚小,但也是独立的社会的人。从小在生活中培养他们
二、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是道德的载体。小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他们虽然年龄尚小,但也是独立的社会的人。从小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是多年来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为了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我在组织学生充分领会教材德育内涵的同时,多次带领学生去调查县城周边河流近年来的径流变化和植被保护情况,讨论保护林木与涵养水源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我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增进了他们植树栽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去太平山公园拾捡“白色垃圾”,让学生寻找哪些是自己在生活中经常丢弃的垃圾,和环卫工人一起动手清理池中垃圾,上网查找有关“白色垃圾”对地球环境污染的破坏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通过几次这样的公益社会实践活动,我班学生的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在家庭成员外出或集体郊游时,经常出现孩子提醒、要求家长带回垃圾、不要乱抛的诸多事例,孩子们也逐渐养成了不乱扔果皮、纸屑、包装袋的良好卫生习惯。当他们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身边成年人的夸奖赞誉时,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做有环境素质公民的自豪。时间长了,学生们良好的环境道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人家长的环境行为,出现“小手拉大手”的喜人现象,这无疑也为社会形成健康文明之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调查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做中学”。结合语文教学,我大胆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很好地发挥了语文在与生活密切联系中的工具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我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区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父母工作情况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走近
高考采访报道”、“我县旅游资源知多少”等专题调查。在
调查报告中,学生用儿童特有的观察眼力和细腻感受,表达了他们对我县环境状况的忧虑不安、对阅读优秀课外书籍的渴望、对父母工作劳动的重新认识、对高考激烈竞争的感悟、对我县旅游资源的自豪。批阅他们幼稚而真切的调查报告,我更加认识到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中的重要意义,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内化了思想品德,效果作用明显。
中国大学排名
四、参与活动。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品质的鲜活生命体,在学校这个小社会、大舞台里,亲历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分享着成长的快乐与艰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全人格,是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近年来,凡是有少先队“大队委竞选”、大型活动献辞、重大节日文艺表演、故事书画比赛、体育竞技、数奥作文竞赛等校内外活动,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指导训练他们,做好赛前准备,使一批学生脱颖而出,为班级、学校赢得了荣誉,锻炼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技能,使学生受益匪浅。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差异、个性特质的区别、学识水平的高低,造就了我班五十多名学生个体的千差万别。因此,试图用一个模式标准塑造相同的学生、将不同的学生培养成相同的人才,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化了的教育标准,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所以,创造能够让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参加适合他们主动发展的活动机会,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那种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的评价方式应该得到摒弃和改革。
五、搭建平台。现代
教育学认为,“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被唤醒、激励。”因此,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将之放大,学生将会得到道德鼓励,其内心成功、向上的体验便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催化剂”,促其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人生之旅将会撒满自信的阳光。从班上长期坚持开展的一些旨在展示学生个人才华的系列活动中,我欣喜地品略到了学生鲜活的内心世界。在“我能行”手工艺作品展览中,你会恍若走进了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的工艺品商店里,为学生奇妙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所叹服;在每月一期的“手抄报”里,你不但会从图文并茂中享受到创造的快乐,而且还会收获到不少新知趣事;“科技知识大擂台”前,往往让我这个担任最高裁决权的师者显得知识贫乏,一时竟不知谁是谁非;秋天的“树叶贴画”,自然绚丽,把教室的墙壁装扮成秋天的童话园地,唤起人对秋天的审美遐想;“
诗歌擂台赛”上,抑扬顿挫,高潮迭起;“课本剧”表演,入情入境,扣人心弦;“新闻发布会”妙语连珠,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并非难事,只要我们悉加留意,给学生一个创意、一个要求、一次机会、一点鼓励,就会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完全释放出来,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造活力。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